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8-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2023-12-22 14:25:29)
标签:

留赏插花

分类: 留赏插花

NO.28-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1]《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正藏 No. 0159,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卷第四/厌舍品第三: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观于世间一切舍宅。犹如大梦。譬如长者有一童女。年始十五。端正殊妙。尔时父母处三层楼。将其爱女受诸欢乐。于夜分中母女同宿。在一宝床而共安寝。于是童女梦见。父母娉与夫家经历多年。遂生一子端正殊妙。有聪慧相日渐恩养。能自行步处在高楼。因危堕落未至于地。见有饿虎接而食之。是时童女倍复惊怖。举声号哭。遂便梦觉。尔时父母问其女言。以何因缘忽然惊怖。时女羞耻不肯说之。其母殷勤窃问其故。时女为母密说如上所梦之事。善男子。世间生死有为舍宅。长处轮回未得真觉。尔所分位恒处梦中。生老病死三界舍宅。如彼童女处于梦中。虚妄分别亦复如是。琰魔鬼使忽然而至。如彼饿虎于虚空中接彼婴孩而啖食之。一切众生念念无常老病死苦。亦复如是。谁有智者爱乐此身。以是因缘。观于生死长夜梦中。发菩提心厌离世间。当得如来常住妙果。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佛子至求无上道  当观舍宅如梦中

譬如富贵大长者  有一童女妙端严

随其父母上高楼  观视游从甚欢乐

女向楼中作是梦  分明梦见适他人

后于夫家诞一子  其母爱念心怜愍

子上楼台耽喜乐  因危坠堕于虎口

遂乃失声从梦觉  方知梦想本非真

无明闇障如长夜  未成正觉如梦中

生死世间常不实  妄想分别亦如是

唯有四智大圆明  破闇称为真妙觉

无常念念如饿虎  有为虚假难久停

宿鸟平旦各分飞  命尽别离亦如是

往来住业受诸报  父母恩情不相识

哀哉凡夫生死身  轮转三涂长受苦

若知善恶随业感  应当忏悔令消灭

一切人天妙乐果  惭愧正见为所因

应发坚固菩提心  被精进甲勤修学

[2]《胜出天神赞》,印度论师德雪达波作,万德拜则绕杰达等数人由梵译藏,索达吉堪布由藏译汉并传讲:

梵语:得瓦阿德夏雅多札

藏语:拉列坡德雄瓦多巴

汉语:胜出天神赞

顶礼一切如来!

如来遍入非现量,梵天大天亦不见,

思闻彼等色力行,观谁有抑无功德。

遍入勤持兵刃杵,大天佩饰人头鬘,

佛一装束最寂静,当供寂静不静谁?

遍入摧毁塔嘎等,大天毁灭三层城,

能瘦挥矛杀自舅,唯佛诸行利众生。

言我护此杀害此,是天神最之宗旨,

佛陀无怨亦无亲,增生定胜行饶益。

遍入语生贪等患,大天所行如疯人,

如来过咎无余遣,孰堪大师当分析!

谁无慈悲勤伤他?谁成众生皈依处?

谁具贪兮谁离贪?深思此中应供谁?

帝持金刚力犁遍入轮,瘦矛大天三尖住寒林,

愚无悲持殊刃苦畏逼,恒勤杀生智者谁礼敬?

不持三尖亦无贪怀女,不握锋轮短矛犁之刃,

解脱烦恼智者勤利他,世间皈处大仙我皈依。

大天随爱无耻娶害妻,遍入过凶作废瘦灭亲,

母食人肉俄玛杀非天,邪师贪酒而佛无少过。

有坏非亲外道非我怨,彼等余行亦非现量见,

耳闻言行各自之差异,信佛功德超群我依止。

善逝非父外道非我敌,如来未予我财外未掠,

然佛世尊说唯利众生,无垢除一切染我诚信。

恒喜利他常时益群生,苦难重重有情令安乐,

如手掌物洞彻诸所知,无与伦比仙人我挚信。

诚心信奉或欢喜,怀疑抑或顾他面,

何者作礼能仁王,彼得天界圆满乐。

相传古昔遍入天,闻世生老病死转,

为救众人发胜心,慈悲勤生释迦族,

名曰瞿昙于人间,得以成佛乃传言,

烦恼蠢人由愚痴,不知大师行饶益!

何时以贪嗔,非天家夺宝,

贪慧行奸计,夺取一切地。

遍入未解脱,痴人皆供礼,

佛陀定解脱,凡愚不敬礼。

大地系四洋,腰带沉甸甸,

似重予遍入,大力成痛苦;

以尘供能仁,获成无忧王,

披满月光衣,地上得统治。

我不执佛方,不嗔淡黄等,

谁具正理语,认彼为本师。

深慧眼寻觅,依谁具遍知,

利生大教义,智者何需余?

孰若无诸过,普具众功德,

梵遍入自在,彼是我本师。

孰若无过失,且有无量德,

具悲一切智,我即皈依彼。

具如莲目之佛尊,赞美千江源大海,

我语所生少分善,愿诸众生具安乐!

《胜出天神赞》,德雪达波论师造圆满。印度堪布萨瓦匝得瓦、主校译师万德仁钦由梵译藏,后由万德拜则绕杰达校正而抉择。

[3]1、《物理学十大著名经典实验!你知道几个?》环球物理 2023-05-10 21:30来源:it.sohu.com

排名第四: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

对光学问题的研究是牛顿(1642—1727)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亦是他最后未完成的课题。牛顿 1665 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当时大家都认为白光是一种纯的没有其他颜色的光;而有色光是一种不知何故发生变化的光(亚里斯多德的理论)1665—1667 年间,年轻的牛顿独自做了一系列实验来研究各种光现象。他把一块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透过三棱镜,光在墙上被分解为不同颜色,后来我们将其称作光谱。在他的手里首次使三棱镜变成了光谱仪,真正揭示了颜色起源的本质。1672  2 月,牛顿怀着揭露大自然奥秘的兴奋和喜悦,在第一篇正式的科学论文《白光的结构》中,阐述了他的颜色起源学说,“颜色不像一般所认为的那样是从自然物体的折射或反射中所导出的光的性能,而是一种原始的、天生的性质”。“通常的白光确实是每一种不同颜色的光线的混合,光谱的伸长是由于玻璃对这些不同的光线折射本领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