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8-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2023-10-19 09:40:36)
标签:

留赏插花

分类: 留赏插花

NO.18-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NO.18-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6-10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11-593-6品)+丙三、所思维+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三、所思维=丁一、思维所证真如61-667品)+丁二、思维所修六通威力+丁三、思维得诸功德之因成熟自相续

丁一、思维所证真如=戊一、真如之法相(62+戊二、抉择真如之二无我63-65+戊三、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66

戊二、抉择真如之二无我=己一、建立人无我(64+己二、建立法无我(65

65、甲三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建立法无我: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

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66、甲三乙二丙三丁一戊三、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

菩萨善积累,无边福慧资,

思法决定故,悟诠具相境。

证彼唯诠境,正住现唯心,

尔后现量证,法界离二相。

慧知心外无,复证心亦无,

具慧知无二,住无彼法界。

具慧无念智,恒成普平等,

依彼重罪净,如剧毒除毒。

佛说妙法善安立,慧住根本法界中,

念相续知唯分别,坚稳速至德海岸。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18-111    20150717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讲课的时候,我一边念传承,一边讲道理。今天《经庄严论》的内容,可能稍微难懂一点。对于没有佛教基础,或者没有听过《经庄严论》这样道理的人,也许比较陌生,可能要坐一个多小时的“飞机”,这样也是不错的。

师念藏语传承。

今天讲到的是什么呢?是人无我和法无我当中的法无我。对在座的很多人来说,“法无我”可能是一个新的名词。

不管怎么样,众生每天都有特别坚固的执著,要么是对人的执著、要么是对法的执著。实际上,以中观来观察、或者以佛教的般若智慧来观察的时候,所谓的法也好、人也好,本体都是不存在的。

我们前面讲了以缘起力来抉择和观察,这里的颂词当中是这样讲的: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

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在世间当中,有很多外道。所谓的外道,也可以说,是除了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派。

说有些人是外道,他们好像很不高兴,其实这也没有什么的。我们说“外国人”的话,“外国人”也没有什么不高兴的。比如说在美国的时候,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是外国人,认为中国是外国;而在中国的时候,中国人把美国人当做外国人。所以佛教把其他宗教当做外道,其他宗教把佛教当做外道,这个应该没有什么不高兴的。

有些外道,被一种强制的我执束缚着;有些声闻,对人无我已经通达了,但是还被法我束缚着。不管什么样的身份,只要被执著束缚着,就不可能获得解脱。

“此以胜义理”,前面通过胜义空性的智慧,和世俗缘起显现的道理,进行观察的时候,所有轮回三有的一切法,还有寂灭涅槃所有的法,实际上本体都是同样不存在的。在胜义当中全是空性的,没有任何的本体。

佛陀在《华严经》当中讲,“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生死轮回和涅槃清净这两者,原则上是根本不可能得到的、丝毫也不可能得到的。

“有寂无少别”,但是在暂时的现实当中,所有的法、万事万物,好像是存在一样的。比如说人们执著:我的身体是什么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钱财是什么样的?每天都去执著。

执著的这些对境,实际上都是如幻如梦的,我们真的很需要懂得如梦如幻的道理。有些人平时不懂,生活在快乐当中、在陶醉当中的时候,他不懂;一旦遇到了痛苦,他才懂。前一段时间股市下跌,很多人真正懂得了无常、懂得了如梦如幻、懂得了地狱煎熬的痛苦、懂得了贫穷的痛苦;听说这几天股市稍微有点上涨了,很多人又开始得意、又开始傲慢、又开始竞争、又开始争取。很多人在竞争的跑道上,表现得还是比较不错的。

不管怎么样,实际上,胜义当中一切都是空性的,轮回涅槃无有少许差别,全是平等的。

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在世俗显现当中,行持善业一定能灭除生死轮回,获得寂灭的甚深果。在显现当中,一定会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这叫做缘起力,缘起力是很重要的。

有一部经典叫做《佛说老女人经》[1],我看过,里面的内容是短短的。懂得缘起力,真的很重要。这部经典里面是怎么讲的呢?有一个特别贫穷的老妇女,去拜见佛陀。她的胆子比较大,智慧还是不错的,但非常贫穷。

她问佛陀:我们的生老病死,何所来?何所去?眼耳鼻舌身意,何所来?何所去?还有地水火风四大,何所来?何所去?老妇女问了佛陀这些问题。

佛陀给她讲了一些比喻,佛陀问她:“世间当中有两个木条,摩擦的时候产生火,那么这个火,到底是哪一个因当中产生的呢?”如果没有这两个木条的话,不可能产生火;如果有这两个木板的话,是哪一块当中产生火的呢?

老妇女回答:“火是由这两个聚合的因缘而产生的”。

佛陀说:“再比如说,用手打鼓的时候,鼓声就出来了。那么鼓声是从手当中出来的,还是从鼓里面出来的?实际上,是这两个因缘聚合的时候产生的;再比如说,下雨的时候,是龙王的身产生的,还是龙王的心产生的?实际上,是身和心两个因缘聚合的时候产生的;再比如说,人们画画的时候,用手在纸上绘画,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一些现象,这个是什么当中产生的?实际上,是对境与手的因缘具足的时候产生的”。

佛陀告诉老妇女“实际上,世间当中所有的法,包括生老病死也好,包括眼耳鼻舌身意也好,还有地水火风等等,诸如此类的一切万法,都是因缘当中产生的”。

有些人真的不懂,人到底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很多的疑惑。什么时候懂得因缘而生、因缘而灭这个道理,就会明白了。

一切万法,在胜义谛当中、法界当中,全部是空性的,根本找不到的;但是在未经观察的世俗当中,都是无欺产生的。善恶的报应,是无欺产生的,这个道理很重要。唯一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通达了甚深缘起的道理。要明白佛教真正的非常甚深的意义,就要懂得缘起力,了解缘起力非常重要。

从究竟来讲,轮回和涅槃都是没有本性的;但从暂时来说,在无欺的因缘之下,我们修无常、修人生的痛苦、修人无我、修法无我、修空性等等,最后一定会灭尽轮回。

这是第一个颂词。

师念藏语传承。

这个《经庄严论》可能稍微难懂一点,但是我觉得,对于有傲慢心的人,难懂一点也好。不然他们认为,佛教没有什么不懂的,整天都讲善恶因果等等。对于稍微有一点智慧、智慧比较不错的人,学因明、学中观,包括学《经庄严论》有些道理的时候,他们会觉得不懂、比较深、脑子反应不过来,这样是很好的,我希望很多人不懂。(众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