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2023-10-13 14:43:06)
标签:

留赏插花

分类: 留赏插花

NO.1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65、甲三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建立法无我: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痴明苦无苦,法性非彼性。

现入缘生法,众生依他作,

是因不见有,见无黑暗相。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17-111    2015年07月14日

今天我们经庄严论的第七真如品下面文来念传承

师念藏语传承。

下面我们紧接着讲经庄严论真如品,是第七品,这一品主要讲所证悟证悟的真

前面讲了依靠菩提心修行大乘佛法,那修行大乘佛法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要开悟开悟的话那所证悟的真如到底是什么样?这是很重要的有些人自以为是开悟者,当你真正开悟的时候,所悟的境界到底是什么样应该要明白

通过前面的修行,下面就讲到了真如讲思维真如的时候,分为所证悟的真如所修六通威力真如的功德三个方面。

丙三(所思维)分三:一、思维所证真如;二、思维所修六通威力;三、思维得诸功德之因成熟自相续。

丁一(思维所证真如)分三:一、真如之法相;二、抉择真如之二无我;三、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

戊一、真如之法相: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任何一个人要通达胜义谛,或者说任何一个人要真正开悟的话对所开悟的真如的法相,必须要了解

比如说我们今天要想懂得某个专业的话那么就要了解这个专业的法相是什么?它的定义是什么?这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所谓的真如所谓的胜义谛法相是什么?弥勒菩萨通过五个方面来讲胜义法相

非有无”,非有非无,不是有的不是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同异,不不异因为非同异就是不是一体的也不是他体的,这是第二个法相

第三个无生灭,不生不灭是第三个法相。

第四个法相减增,不增不减因为如,没有什么可的,也没有什么可减的。

第五个无净成清净”,垢的意思

彼为胜义相”,这五种相,实际上是胜义谛相,也就是真如的相。

知道胜义的法相之后,也知道自己到底开悟没有以后我们怀疑自已开悟的时候,开悟的境界具具足这样的道理,就很容易判断

下面稍微讲一下,证悟应该远离一切相,就像龙猛菩萨在《中观根本慧论》的前面顶礼句里面所讲的一样,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证悟相,其实有各种不同的表述。

非有无”,我们讲,什么是非有非无呢?

按照唯识宗的观点来讲,真如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注1]一样的。因为遍计所执依他起都是假都是虚假的,也就是遍计所执是虚假的,依他起也是虚假的

这些名词我们以前都解释过,你们应该懂吧?也没办法就像一个老师讲化学的时候讲物理的时候,前面把这个已经给你讲了,后面每天一遍不可能的

不像遍计所执依他起一样的,真如不是存在的不是有的因为依他起样的立的,这样不合理的

然后真如也并不是没有,因为圆成实的本体和的本面目,还是存在的

所以,你不能说有,不能说无,这是第一个法相非有非无

第二个同异就是,为什么不异呢?

很多人认为法界和依他起是一体的实际上不能说是一体的,因为前者是正确的,后者立的遍计法是世俗的、假的东西,而圆成实胜义谛的东西,这两个不能说是一体的。如果是的话,那真的和假的就变成体了

也不能说是他体的体的,为什么不能说?因为如果是他体的话那么除了依他起以外,还有一个圆成实;或者除了圆成实的本体以外,还有一个依他体,这样就不合理了。它们两个之间关系,是法性有法的关系,因此不能说

所以不,是的意思,这是第二个法相。

第三个无生灭,所证悟的真正胜义谛境界,从来都没有生过,因为的本体不成立由于没有所以这种法不可能有和灭

灭,不会有生和灭这是第三个法相。

第四个法相减增就是说不增不减当你轮回到槃的过程当中不可能增加成佛的功德不可能减轮回的染污,本体上面既没有,也没有就像虚空的本体一样,不管怎么样,从来都没有增和减

叫做不,这是第四个法相

第五个无净成清净”,在真正的本体当中,没有什么清净的和不净的真正所证法相,就像虚空一样的就像子一样的就像水一样的,非常清净。

在本体上没有什么不清净的东西但是从暂时来讲,或者从有法的角度来讲世俗的角度来讲,有烦恼障所知障就像虚空是不增不非常清的,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云雾会有也会消除所以本来是清净的,没有什么不清净法和世俗的角度来讲,也会有垢最后变成清净

如果真正证悟了,就是非有非无、异、不灭,还有不垢不净,就像经》、还有其他经论当中所讲到的那样是真正的胜义

现在世间当中,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开悟了,如果你的分别念认为一切都是没有的”,那肯定是不合理的这是分别念的范围,不是真正的圆成实,或者是中观和唯识宗所共同承认的境界

在讲义当中,麦彭仁波切分析了中唯识宗的一些差别,还分析了证悟的最究竟的意义上面,们应该是完全一致的

总而言之,我们要知道真正的中观道,实际上远离一切有无是非离一切戏论弥勒菩萨在其他的论,比如中边论当中也说过师背诵藏语)“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无故,是即契中道”,真正的中观道,不是有不是无也不是空也不是不空也不是存在和不存在远离一切,这就是真正的宗当中的大圆满和法的一些境界,实际上也是中观里面大乘证悟的意义,也是中

在这里,讲到了什么?真如的法相我们通过修行,到一定的时候要懂得这样的道理这种道理通过因明和中的辩论和推理方法可以了解,更重要的依靠一些上和一些高僧大德的窍诀来领悟。真正的本来面目,就像这里所讲的一样,非有非无不增不减,其他经论里面还会讲,不来不去,或者不等等真如具有这特点不是别人这样说,我们非要听他的不可,不是这样的

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只有一个对它真正开悟,叫做觉悟也叫做佛陀世间上所有万法的本质,是一个对它的本体,谁能领悟、谁 悟,他就是觉悟

有些人认为我是佛教徒,你是佛教徒,但是万法的本质并不需要教与教之间的辩论世间法的本体我们的本体,有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道理这种不可思议的道理,永远都得起何观察

整个万法的本体,如果你的活,实际上是不成立的,怎么会?实有”,怎么成立?

如果你说诸法的本体没有实际上这个没有不成立的

如果你说清净也不立,不清净也不成,那是不是第三品物体呢?实际上也不是,不是有法与法性空性二者的第三品物体无有能立的量,这样的第三品物体在名言诸法的自性或法性中也不可能有。

离一切戏论当中有一个微妙的境界,这就是诸法的实相。这里讲的证悟的法相是这样的。

下面讲证悟的方式,通过人无我法无我,用两种无我的方式去证悟法相

戊二(抉择真如之二无我)分二:一、建立人无我:二、建立法无我:

今天每天的课很重要希望你们认真听讲如果我们每天讲一些所谓的心灵鸡汤比较简单的开示,还是不行的作为佛教徒,有时候应该领悟一些比较的道理如果自己沉浸在这种境界当中,完全可以通达这种甚深的道理

闻思的途径来领悟人无我法无我,这里的抉择方式,跟观宝鬘》、《根本》、《入中论》、《智慧品》中的很多方式稍微有些不同每个大德和每,都有不同的窍诀。有些众生,可能依靠入中论》的方式,会有些众生是依靠经庄严这种证悟无我的方式所以每个人有不同的窍诀和相应法。

己一、建立人无我: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这是决择人我,所谓的人我所谓的我,大家都知道,实际上是没有经过观察的众生以颠倒分别念而假立如果真正用中观用大乘佛法的智慧来择,所谓的我确实是不成如果我不成那么我所也不成立

有些人我怎么不成立呢?我的我的身体我的一切的一切怎么不成立呢?实际上这些都是众生的迷乱分别念怎么不成立我们可以观察

我见”,一般来讲众生执我的时候,有一个我见我见叫做,也叫做萨迦耶见学过入中的人应该知道所谓的见,对自己的五蕴总和产生一种的分别念,这样的见解,叫做我见也叫做萨迦耶见

非我相”,其实我见并不是我,为什么?

因为一般众生我见,是无常的周遍法的,经常称为我执外道很多人的我见,并不是有为法的,而是为法,是周遍一切的是常有的,是不会造业的所以说不同的众生,执著不同的这样的观察方式可以的。

或者用另外一种观察方法也可以择。在众生根深蒂固的意念,所谓的我是无常的也是不周遍的,这种我的法相,与外道所承认的常有自在的我的法相不相同。这两个法相不相同的话那么“我”不可能是我“我”

所以我见不是我,原因是法相,这是第一句

非恶处相异”,第二句我刚才也讲了,萨迦耶见自己的五蕴五蕴是一切萨迦耶见所以叫做恶处恶处实际上是五蕴“非恶处”,不是五蕴;相异”,我不是五蕴五蕴也不是我

为什么五蕴也不是我?因为一般众生承认五蕴的法相跟外道承认的我的法相,也跟前面讲的一样完全不相大家都知道一般众生所谓的五蕴是无常的是有为法、不是周遍可以造业等等,但是外道所承认的我,完全与此相反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抉择,我不是我五蕴也不是我

通过一种方式也可以观察,怎么观察?从色声、香、味、触五境来观察,看看色法不是我?或者从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蕴来观察每一个是不是我?这样观察的时候,境和蕴都不是我,所谓的我到底是什么?

唯二迷乱生”,通过现量比量来观察的时候,要么萨迦耶见是我,要么五蕴是我,除了这两个以外有没有一个所谓的我?找不到的这样的我以现量比量都不可得。

我们可以讲,唯萨耶见五蕴者,或者对我五蕴的执著或者我和我的执著,是迷乱当中产生的是错误观念产生的本来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但是你认为存在,它就以这样的方式假立了

我们都知道通过智慧来观察的时候,所谓的这种我和我所,是迷乱当中产生的那么这样的迷乱这样的我执,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遣除呢?

解脱唯迷尽”,所谓的脱,识这样的迷乱和错误的见解

原来你认为对五蕴假合的执现在通过学习智慧般若波罗蜜多之后知道对五蕴假合的执著并不是我,这是一个错误的执著当你认识这是错误执著的时候,那所有的迷乱都已经没有了,这个时候真正解脱了解脱是这样的

在座的人,应该要知道,所谓的解脱并不是说原来烦恼真实存在的,最后烦恼慢慢就没有,不是这样的原来的认识,是错误的观念是一种我执这样的我执我带来很多痛苦一旦我认识到它是错误观念的时候,就从痛苦中解脱了。就像原来一条子看做毒蛇,后来知道这是一条索,根本不是毒蛇,从此之后,我就根本不会害怕它了

师背诵藏语)解脱唯迷尽,这句话是非常著名,很多大德用此作为证。法的角度来看,为什么开悟?原来你的心有迷乱的东西,你一直不知道,一旦通过窍诀,你认识了心性这就是开悟的时候所谓的解脱,仅仅是灭原来的迷惑而已了,没有什么其他的

以前祖坛的时候讲过,烦恼即菩提菩提即恼,这两个只有一点点的隔阂易如反掌你不认识的时候,就是轮回认识的时候,就是解脱。很容易的,你的身体不用变化

比如说有个精神病的人,他一直认为,什么东西,非常执著,直哭;一旦他的神恢复正常,得:我原来哭得根本没有意义,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完全是自己的倒错误。

禅宗第四祖道信禅师,十四岁很年轻的时候去依止第三祖僧璨禅[注2]。道信说我要求解脱法僧璨禅问:谁束缚了你?道信答也没有束缚我,他当下一观察自己的就开悟禅宗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公案这里的解脱唯迷尽很相

道信说:我要求一个解脱法门

然后僧璨禅问:你要解脱什么?谁束缚?因为要解脱要解开要脱离的话如果没有束缚就不可能有的当时僧璨禅师谁束缚了你?

僧璨禅师一谁束缚你的时候,道信反观自心:心的本来面目谁束缚?谁束缚我?他当下一种认识没有束缚过的本性这个时候,他这么一个简单的禅机,就开悟了

开悟之后,道信禅继续依止了九年。因为有时候开悟的话,就像云间的日出一样,很容易一下子被乌云盖住了,所以一个开悟不行,一定要不断维护,要一直依止上师。禅宗是这样讲的宗也是这样像四祖依止了九年,最后在他境界了以后,上师就把衣钵传给他。

师背诵藏语,不确定是解脱唯迷尽如意宝当时给我们经庄严论》的时候,发挥很多窍诀当时的词句记得不是很清楚,但好像自己感觉上应该有一些体悟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知道而且在修行上真的一些认识,只不过修可能不是很合格二十多年前,我得这部的时候,大乘佛教深的教义的意义有些颂词,包括这句话,自己感很深很多大德也经常用这句话,包括无垢光尊者把这句话用在一些大圆满直指本性的时候

所谓的解,其实很简单的是把迷乱的心错误的心灭尽;所谓的灭尽就是认识罢了认识的时候,就知道来也没有什么

比如一个人特别痛苦,其实是,他对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执著为存在,非常纠结如果你稍微有点开悟的话可能会笑他的心就像被云完全捆绑一样的,没有必要这样痛苦

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些窍诀,也需要一些理论,也涉及到一些修行,希望大家多多反思人无我已经通了没有?有些人可能已经证悟人无我,变成阿罗汉了原来有些人说上课的时候觉得证得不错了但是下课之后,还是照样生嗔恨心。众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