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6-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2023-09-15 10:00:03)
标签:

留赏插花

分类: 留赏插花

NO.16-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NO.16-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6-10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11-59,3-6品)+丙三、所思维+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二、分别所了知=丁一、皈依(12-253品)+丁二、种姓(26-41,4品)+丁三、发心(42-49,5品)+丁四、修行50-59,6品)

丁四、修行=戊一、总说圆满二利之修行(51+戊二、别说修行他利之理+戊三、以说修行殊胜性而摄义(59

戊二、别说修行他利之理=己一、行他利方法(53+己二、行他利之分类(54+己三、行他利第一(55+己四、菩萨之修行超胜(56+己五、修行不间断(57+己六、不以邪行厌烦(58

57、甲三乙二丙二丁四戊二己五、修行不间断;

佛子行持时,入根异行境,

如是随理词,利生彼现行。

58、甲三乙二丙二丁四戊二己六、不以邪行厌烦。

恒罪无自在,具慧不执过,

不欲倒行者,于彼反增悲。

59、甲三乙二丙二丁四戊三、以说修行殊胜性而摄义。

此修胜有众,具足最寂灭,

种种德资增,慈心恒摄生。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16-111    20150519

现在我们讲的是第六品修行品,修行品当中分了六个科判,今天讲其中的第五个修行不可间断。

师念藏语传承。

我们前面讲的第五品是发菩提心,光发菩提心还不行,还需要在实际行动当中修行。

外面拖拉机的声音好大,你们那边的窗户,稍微关一下……后面的窗户不用关、留着。

己五、修行不间断:

佛子行持时,入根异行境,

如是随理词,利生彼现行。

“佛子行持时”,修行菩提心的时候,不能间断,要随时随地修。不是因为今天一起共修,才修行菩提心;或者我要修五十万加行,才修个菩提心;或者我上课的时候,才念诵修菩提心,除此之外都不用修菩提心,不是这样的。应该精进修菩提心,随时随地都不能离开。

“入根异行境”,发了菩提心的人,到底怎么让自己的菩提心增上呢?在任何时候、在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都应该用六根趋入六境来行持。眼耳鼻舌身意趋入什么呢?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根进入六尘、六境。

在我们的根入于六尘的过程当中,会有不同的感觉,比如说我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色法,耳朵听到什么样的声音,一直到我的心想到什么样的法,所有接受的六识,都要如理地随意地想到利益众生。

“如是随理词”,不但要想到利益众生,还要口里面说出发愿。

“利生彼现行”,在实际行动当中,也要去现前利益众生,这是菩萨的基本行为。

否则的话,有些人,包括有些辅导员、法师,讲的时候很精彩;讲完了,就像现在有些大学里面的讲师,他们只把理论说一下,除此之外,下课以后就没有实践了。自己也不做,然后下面的人也没有行持,这样是不合理的。

我们行住坐卧的所有威仪,都要发愿利益众生。当我们所有的六根趋入六境的时候,应该时时都不能离开利益众生的发愿和利益众生的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