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标签:
留赏插花 |
分类: 留赏插花 |
NO.10-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6-10,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丙三、所思维+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二、分别所了知=丁一、皈依(12-25,3品)+丁二、种姓(26-41,4品)+丁三、发心+丁四、修行
丁二、种姓=戊一、宣说有种姓(27-39)+戊二、宣说无种姓(40)+戊三、以赞叹胜乘种姓而总结此品(41)
戊一、宣说有种姓=己一、以总纲略说(28)+己二、广说彼等各自之义(29-39)
己二、广说彼等各自之义=庚一、有种姓(30)+庚二、大乘种姓殊胜(31)+庚三、种姓之法相(32)+庚四、种姓之相(33)+庚五、种姓之类别(34)+庚六、种姓之过患(35)+庚七、种姓之功德(36)+庚八、种姓之二喻(37-39)
庚八、种姓之二喻=辛一、如金(38)+辛二、如至宝(39)
丁三、发心=戊一、发心之本体(43)+戊二、发心之分类+戊三、发心之比喻+戊四、赞叹发心之功德
戊二、发心之分类=己一、地分位之分类(45)+己二、以根本等而分+己三、以表示与法性所得而分
40、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二、宣说无种姓;
有终定造罪,有尽灭白法,
无解脱分善,善微远离因。
41、甲三乙二丙二丁二戊三、以赞叹胜乘种姓而总结此品。
于为利他说,深广之大法,
未知生大信,修行能安忍。
彼等终究时,胜二圆满者,
随增种姓知,菩萨具性德。
生巨德觉树,得乐灭剧苦,
利乐自他果,胜种如妙根。
第五
42、甲三乙二丙二丁三(发心)分四:
43、甲三乙二丙二丁三戊一、发心之本体;
喜大加行大,义大出生大,
菩萨之思者,起具二利心。
44、甲三乙二丙二丁三戊二(发心之分类)分三:
45、甲三乙二丙二丁三戊二己一、地分位之分类;
发心于诸地,信解净增意,
异熟许相异,如是永断障。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10-111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讲《经庄严论》当中的《种姓品》,前面讲了有种姓,下面宣说无种姓。
师念藏语传承。
这一品当中讲种姓,这个种姓的“姓”字,在唐译(唐波罗颇蜜多罗译的《大乘庄严经论
在这方面,我观察了很长时间。
“姓”,是表明家族的字。你姓什么?表示你的种族。像汉地、藏地,和其他地方,比如说你是婆罗门种姓的、还是国王种姓的、还是刹帝利种姓的等等,不同的种姓,是各自祖传下来的。那么在这里要指定,你是什么样的种姓呢?你是如来的种姓,还是小乘的种姓?所以用的是种“姓”。
如果用种“性”,可以称之为佛性,用得比较少。
在佛教相关的词典当中,也有用这个“姓”字。
因此,我翻译时,选择了种“姓”,在世间“种姓”的概念也比较好懂。
我们今天讲无有种姓,即没有佛性,直接说就是没有成佛的佛性,在这方面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