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2023-06-25 10:42:35)
标签:
留赏插花 |
分类: 留赏插花 |
NO.4-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下面讲最后一个颂词。
师念藏语传承。
信劣界极劣,劣伴普围绕,
正说深广法,无信成立此。
这句话是我们学院的很多法师都会背的,对吧?(师背诵藏语)《经庄严论》背得还可以,很多年没有看了,但现在看到以后,很多熟悉的偈颂,还能随时随时就背出来。
法王如意宝当时还是很真切地、很亲切地,讲每一个教言。当时法王讲《经庄严论》的时候,眼睛非常好,每天都讲,有时候讲三页,有时候讲四页,一直这样讲完。
这句话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很多人对大乘佛教畏惧、对大乘佛法不愿意接受,舍弃呢?这是情有可原的,这个偈颂就能说明。
第一个“信劣”,因为这些人的意乐、信解是很下劣的,他们的信心、对大乘佛教的意乐都不够,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界极劣”,他的种姓、他的根机很下劣。不是大乘种姓的,有些可能是小乘种姓的,有些可能是屠夫种姓的,有些可能是世间当中很低劣的种姓。
我看现在有些人就是,对世间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一讲起大乘佛教空性教义的时候,就一点兴趣都没有。这样的话,他的根机是很下劣的。
第三个“劣伴普围绕”,他的周围有很多恶友,很多很多诽谤大乘佛教、或者对大乘佛教一无所知的恶友,围绕着他。
“正说深广法,无信成立此”,有这么几个原因,自己从小在这方面没有意乐,没有很好的环境,根机也不好,周围的朋友也不好,以这样的原因,对我们所讲到的大乘佛法甚深的意义和广大的意义,他没有生起信心。这一点完全是成立的,因为在这样下劣的环境当中,根本不可能生起信心。
如果他周围的朋友都是大乘行者、自己从小出生在一个大乘佛教的家庭、自己前世福报各方面对大乘佛法有意乐的话,那他从小就非常容易接受大乘所有的教义。我们在历史上看到,不管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很多大德是很了不起的。对于大乘佛教,有些大德即使听的不是特别多,但是已经真正通达了教义。
我自己认为,我们现在在座的道友,通过学习之后,已经明白了很多道理。原来周围的很多人,对大乘佛教的空性意义、大悲心生不起信心,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这与他的根机有关系、环境有关系、还有周围的朋友有关系。你看,我们现在很多人周围的朋友,哪有讲菩提心的人啊?哪有讲空性的人呐?都没有的。每天都在讲非常自私的事情,甚至有些可能是害别人的事情,认为这些是很伟大、很英雄的。
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确实像狂风当中的灯火,被各种各样的邪知邪见干扰。如果没有动摇,能像树立的松树一样百折不挠的话,那是非常难得的。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当中,我们希望,以后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状况,自己不要舍弃大乘的见解。光是我说不要舍弃,恐怕是不行的,即使我说一千个不要舍弃、一万个不要舍弃,但是你也许还会舍弃的。而如果你在求学的过程当中,通过自己的苦行,通过自己很多的付出,在自相续当中生起了非常坚固定解的时候,那么即使我让你舍弃的话,你也不会舍弃的,这是必然规律。所以在闻思的时候,一定要学得扎实,一定要深入地懂得大乘教义。
每个人的因缘和每个人将来的命运都不相同,有些人可能处于一种比较好的环境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不容易舍弃大乘。你看,我们现在佛学院这么大的团体当中,如果有些人想舍弃大乘,在这里,也可能不太方便,没办法舍弃的(众笑)。如果你要想舍弃的话,大家都认为你是有点问题的人,所以说没办法舍弃。
但是如果我们换了一个场所或者环境的话,那你不舍弃大乘,很多人也会另眼相待,觉得你这个人有问题。在这个时候,你要有一种自己独特的见解、性格、或者行为,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师背诵藏语)以前我们学的时候,觉得这个偈颂很重要,以后应该要从自己的见解、从自己的行为、从自己的朋友等各方面观察。也许我处在非常低劣的小乘,或者连小乘都没有、非常邪知邪见的一个环境当中,但我一定要树立起自己的正知正见,这样想过很多次。
像我,可能有不同的好因缘,基本上没有住过邪知邪见的群体当中,周围偶尔生烦恼的情况比较多,但总的来说还算是比较不错的。但我们很多人将来的因缘,不知道是什么。比如说我离开人间之后,其他也没有什么,我有什么想法、对我怎么怎么样、给我念个经,这些都没有什么,我唯一的希望、我特别希望,每个人通过学习、通过这种付出,在心里要建立正知正见。这种正知正见,何时何地都要树立起来,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我们闻思的结果。
今天讲到这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