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专家聊聊“舌根藏性”

(2023-02-14 09:40:31)
标签:

下马三观花

分类: 下马三观花

听专家聊聊“舌根藏性

一、聊聊千年古译文言文:14、2、4六根虚妄,舌根藏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由甜与苦,显此舌根。不动之时,淡性常在。兼舌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甜苦淡二种妄尘,发知居中,吸此尘象,名知味性。此知味性,离彼甜苦及淡二尘,毕竟无体。

如是阿难,当知如是尝苦淡知,非甜苦来,非因淡有,又非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

若甜苦来,淡则知灭,云何知淡?若从淡出,甜即知亡,复云何知甜苦二相?

若从舌生,必无甜淡及与苦尘。斯知味根,本无自性。

若从空出,虚空自味,非汝口知。又空自知,何关汝入?

是故当知,舌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先生聊聊

29场上部

1、味道实际上就是舌头尝到的,味有很多的类别,味主要有六个苦、辣、酸、甜,涩,咸,还有一些混合的、合成的,还有悦意的、不悦意的。

佛陀先用比喻来介绍,然后进行分析,最后抉择为空性。

2、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

譬如有一个人,用自己的舌头舔自己的嘴唇,舔着舔着,时间久了,因为嘴唇有一点劳累,这个时候就出现一种特殊的味道,

3、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

如果这个人身体不好,有病的话,那么他就尝到一点苦味结果嘴唇出现一种反应,一种苦味。如果这个人身体好,有病的话,那么他就尝到一点

本来也没有糖,也没有什么苦的东西,苦瓜也没有,为什么变成有个苦和甜呢,实际上这是一种特殊的因缘发生。

4、由甜与苦,显此舌根。不动之时,淡性常在。

刚才出现甜和苦,显现舌根动摇,这是通过舌根造作,出现倒世俗这是一种幻觉,并不是真正实际当中存在的。

如果舌根不动之时,没有甜也没有苦,也没有咸等其他的味道,而是一种淡淡的味道舌头不动的话,就像我们平常的嘴唇一样,里面没有什么味道,没有什么感觉。

5、兼舌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舌头品尝到刚刚甜、苦倒世俗味道,以及日常淡淡的世俗味道,都是虚妄相在菩提本性当中是根本成立的没有的,只是菩提妙用的虚幻相

舌头味道都是空性,除了有甜、苦淡淡显相以外,本体没有的。

6、因甜苦淡二种妄尘,发知居中,吸此尘象,名知味性。

根的对境,一种是甜和苦比较明显的味道,另一种是淡淡不明显的味道,这两种妄尘,苦甜是一妄尘,淡是一妄尘。

依靠这两种尘相能激发出舌根的知觉,而舌根的知觉又能吸引外面的尘相,这些因缘俱足时,根就能品尝到味道,这就叫知味性。

7、此知味性,离彼甜苦及淡二尘,毕竟无体。

如果我们去观察的时候,知道这个味——刚才前面不管是甜也好,苦也好,这个味觉的话,实际上也离开了它的甜苦、淡二尘,毕竟在本性当中是不成立的。

8、如是阿难,当知如是尝苦淡知,非甜苦来,非因淡有,又非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

根能品尝到味道的知味性,不是对境苦甜淡来的,不是舌根来的,不是从中间虚空来的

9、若甜苦来,淡则知灭,云何知淡?

如果我们说这个味道是甜、苦来的,那这样的话,淡淡的味道就永远没有了。那这个世界上怎么会知道有一个淡的这种尝觉,怎么会有?不应该有的。

10、若从淡出,甜即知亡,复云何知甜苦二相?

如果从淡出的话,那甜、苦,即——当下就灭亡了,怎么会是知道还有甜、苦啊,怎么会有?不可能有的。

知味性如从对境生的话,不能成立这是第一种观察方法。

11、[“我吃苦瓜的时候,苦的味道是从苦瓜来的;我吃糖的时候,甜的味道从糖而来的;并且吃苦瓜,再吃,味觉就从苦迁移”这是执着实有相产生的迷乱分别念。

如果一个东西是实有存在的话,那它的本性必定是恒常不变的,不可能迁移如果本性能随因缘发生迁移,那么其本性必须是空性非实有存在。

味觉能从苦迁移甜,就说明苦瓜舌根整条生产线都是因缘而生的空性。如果不空实有存在的话,那是就永远,永远不能随因缘变成,也就是永远不可能知道的味道了。

这个翘起八怪的逻辑在中观里有大量论述,在因明里有少量论述,用中观+因明的两个大眼睛看楞严,真给力,呱呱老叫。讲者讲得更清楚,听者听得更明白,师这意,吾亦同感也。]

12、若从舌生,必无甜淡及与苦尘。

知味性如从舌生的话,因为这个味道依靠舌根就出来了那这样的话,对境的甜和淡和苦,这些境尘全部都不需要了。

13、斯知味根,本无自性。

通过以上这样的观察,我们知道,这个舌根也好,或者说是味道和根这两者的话,实际上本性无有自性的。

14、若于空出,虚空自味,非汝口知;

如果从虚空当中出来,刚才甜的也好,苦的也好,那是虚空自己尝出的味道,就不是你的口去尝味道了。

15、又空自知,何关汝入?

如果味道虚空的话,虚空到处都在,那跟你的口没有什么关系,不用口品尝了。

如果这个虚空它自己有知味道的功能,这样的话呢,味道跟你的舌根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任何关系。

16、是故当知,舌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舌根是虚妄不实的它不是因缘和非因缘而产生的,也不是自然和非自然而产生的。

“舌入虚妄”的话,好像藏文翻译的时候都是世俗法,这些虚妄的话都是世俗法,世俗法都是虚妄的、假的,也可以用吧。

听专家聊聊“舌根藏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