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论》代表性颂词(1)显句论

(2021-06-09 11:42:02)
标签:

佛学------学习佛法

分类: 欣赏百花


中论》代表性颂词1)显句论

显句论精要讲解摘要)

明光 mingguang.im

1课     月称菩萨 造论    仁波切 译讲

我先说一下这次讲《显句论》的缘起。

《显句论》是月称菩萨解释龙猛菩萨所造的《中观根本慧论》(简称《中论》)究竟密意的一部论著。

所谓的中观是什么?般若思想、空性见解,是佛陀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的核心、醍醐。这样的核心法门,如果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则浩如烟海,光是藏文的《般若经》,就有十二函,特别多。归纳起来,便是我们熟悉的《般若摄颂》《心经》。如果想通过理证、因明的推理,来为世人讲解清楚般若思想,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中论》,依靠龙猛菩萨无上的智慧来解说。

有些人不知道为什么《中论》那么重要。佛陀宣讲的空性意义,可以依靠一种不得不承认的、坚不可摧的理论给世人明确解说——这种理论即是《中观根本慧论》。

而《中观根本慧论》最好的、最权威的解释者就是月称论师。月称论师造了两部论来诠释《中观根本慧论》:一部是《入中论》,从意义方面阐释;另一部是从词义方面解释,即是我们现在所学的这部《显句论》。

显句论》在藏传佛教中特别受重视。不管是个人造论、还是在辩论场合中,只要一提到中观思想,所有研究和学习中观的高僧大德和智者、学者们都非常重视这部论典。

实际上,在十到二十年当中,我一直都很想翻译这部论。最开始大概是1988年,那年法王去+B+J+时,我没去,在学院讲中观。讲的过程当中,我参考了《显句论》,那个时候觉得比较好懂,但翻译的时候又觉得有些地方很难懂。后来,法王如意宝讲了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期间,我也很想翻译《显句论》——很早就有这个想法,但是因为各种琐事缠绕,一直没有实现。

你们今天拿到的这本书,看起来只有三百多页,很简单。如果字比较大一点,应该有五六百页。但是出版社的要求如此,把字压缩得比较小。你们可能认为:很简单,一本书有什么了不起的!但对我而言,我还是坚持了很长时间。

刚开始翻译是2011年,一直到2013年,两年时间里,翻译完了二十七品中的前二十一品,忘了当时是什么原因,搁置了一段时间。2016年,从二十二品开始翻译,当年完成了初稿。2017年,对照藏文做了第一次校对;因为前面部分有些中观的不同推理方法很难懂,所以,2018年时,参考其它版本做了第二次校稿;2019年第三次校稿,最终于年底完成,2020年交给出版社。当时出版社审定得很严格,如果翻译的水平没有达到要求,不予出版。而且,出版过程中的很多反馈也很严格。书前面本来有一个译序,但现在有些书里有,有些则没有。

整个《显句论》的翻译经过八个春秋。从2011年到现在这么长时间当中,我一直在努力。

《显句论》是按照印度论典的风格进行撰著的,跟藏地的论典风格不同没有科判,其中有些比喻、前后词之间很难有关联……有各种情况。所以在藏地,一般没有智慧的人不敢讲印度论师的论典。翻译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特别难懂的词句、推理,我就在日记里用各种比喻来形容,有时候比喻成好像挖地时遇到了一个大磐石,有时候比喻成好像过路的时候前面塌方了一样。

无论怎样,有人学习也好,没人学习也好,我自己算是比较满意。以前有些译师是奉皇帝和君主的诏请而翻译(奉诏译),有些是因有人黄金白银请求而翻译,于我而言这些都没有,只是以前有些堪布、堪姆让我翻译,因为我经常引用《显句论》的一些教证。不过,那天我想了一下,现在有些人已经死了,有些人已经不在学院了。不过,这本书问世时,你们当中有一些希求者能看到,也算是比较幸运,也是一种特殊的缘份。

现在对我而言,圆满了很多年前的一个梦,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一颗坚定的心不一定能完成,没有护法神的保护和加持也很难完成。不管怎么样,一般世间人造了一部论、写了一本书、翻译了一本书,会专门搞一些发行签售活动,今天也算如此吧后来者有缘听、学时,应该没有大的差别,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加持和利益。

学习的方式

这次准备通过三天的时间讲《显句论》。讲的方式:我是想每一品当中给大家介绍有代表性的个别颂词,作为一个归纳。

这部论在讲什么?

大家一定要明白,我们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思想,与当前世界上所有大大小小的宗教思想有不共之处。哪些不共之处呢?两个方面:一个是悲心,一个是智慧——这叫做智悲双运。

悲心方面有什么特点呢?大乘佛教的大悲心: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凡是有生命的众生都要保护,不会伤害任何一个众生的生命。这样非常伟大的思想,我们可以非常大胆地、非常勇敢地跟世人说大悲心的伟大之处。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中观思想,也就是般若智慧,完全按照龙猛菩萨、月称菩萨的智慧来抉择:所有万事万物的法,在世俗当中有显现不灭的现相,但是在胜义当中,一切的一切都了不可得,远离四边八戏。这样的真理是不是万事万物的真相呢?的确是。任何一个讲法尔理的人、讲事物客观规律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中观思想,并不是以我们的信仰为主,并不是因为是佛陀说的、是我们佛教的思想才去信受。

悲心方面的伟大之处,可以依据《入菩萨行论》等主要宣说大悲思想的大乘论典来了知;空性方面的论典也非常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中观根本慧论》,而要解释《中观根本慧论》,月称论师的观点是最权威、最全面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