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评书评话相声小品 |
张鸿声(1908—1990)苏州评话艺术家。1908年出生于苏州阊门,江苏苏州人。原姓耿,从养父姓。养父张瑞卿在苏州阊门外开设汇泉楼书场,故其自幼聆遍名家演出。小学毕业后曾就读于苏州博文中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14岁拜蒋一飞为师,习《英烈传》,18岁进上海,在虹口区耀华书场及大世界游乐场为杨莲青、王效松代书,未能立足。21岁出道后,在苏州、常熟、无锡等地演出。1935年中秋再进上海,隶邑庙怡情处,与叶声扬、杨莲青、许继祥、王士庠、陆锦铭等评话名家敌档。因其书路快、说法新、脚色好而获听众赞赏,得“飞机英烈”之誉,自此走红书坛。功底扎实、技艺全面,能根据不同场子采取不同说法,注意所谓“书性、地性、时性”,善于综合运用说表、八技、起脚色、手面等表现手段,绘声绘形,故能得到听众普遍欢迎,擅放噱头,“肉里噱”以幽默自然见长;“外插花”常嘲讽时弊,风趣而富有回味。能起各路脚色,如胡大海、常遇春、蒋忠、王玉等,皆神形俱佳。尤其胡大海一脚,既吸收其师演该脚的粗犷,又借鉴吴均安起《隋唐》中程咬金一脚所用的“胖喉咙”,塑造了粗而不野、戆中有智的艺术形象,遂有“活胡大海”之誉。在中篇评弹中也创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如《海上英雄》中的苗科长、《王孝和》中的大炮、《白虎岭》中的猪八戒、《江南春潮》中的轮机长等。其他如选回《常遇春马跳围墙》、《蒋忠扳倒北梁楼》、《花云别妻》等,渲染氛围,感染力强。所编演的长篇有《铁道游击队》等。传人有侄张效声、徒朱庆涛等。
01斩马为粮.mp3:
02怒打中军.mp3:
03面见主将.mp3:
04试看良马.mp3:
05大帐显艺.mp3:
06冲营讨救.mp3:
07枪挑邓青.mp3:
08失落御令.mp3:
09杀回牛塘.mp3:
10代报战功.mp3:
11恩结师生.mp3:
12力保王玉.mp3:
13三冲牛塘.mp3:
14杀出重围.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