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耳硬化症及耳硬化症干预方法
(2023-08-06 16:53:09)
耳硬化症病变由Valsalva于1753年发现,1894年由Politzer首次提出。是一种原发性骨迷路灶性海绵状病变,导致听力下降的疾病。多发于白种人,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且多累及双侧耳。我国发病率较低。耳硬化症可以分前庭窗型、耳蜗型及混合型,其中以前庭窗型最常见。耳硬化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病理变化为原正常骨质为海绵状新骨所替代,可同时存在成骨、破骨现象,血管大量新生,髓腔扩大。
耳硬化症的症状主要有:1、有遗传倾向;2、通常30岁之后出现症状;3、缓慢、进行性听力下降,双侧(相继发病)≈70%,患者说话声音低沉;4、其他:眩晕或耳鸣等。
耳硬化症的判断需要依靠用户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来综合诊断。耳硬化症的干预:1、手术治疗;2、不选择手术的耳硬化症患者可以尽早助听器介入干预以及人工镫骨或镫骨撼动术术后远期效果变差不愿意二次手术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助听器的介入,助听器对耳硬化患者干预后可以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耳硬化症的症状主要有:1、有遗传倾向;2、通常30岁之后出现症状;3、缓慢、进行性听力下降,双侧(相继发病)≈70%,患者说话声音低沉;4、其他:眩晕或耳鸣等。
耳硬化症的判断需要依靠用户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来综合诊断。耳硬化症的干预:1、手术治疗;2、不选择手术的耳硬化症患者可以尽早助听器介入干预以及人工镫骨或镫骨撼动术术后远期效果变差不愿意二次手术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助听器的介入,助听器对耳硬化患者干预后可以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前一篇:耳朵听不见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后一篇: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配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