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氏宗亲莅临山西壶关沙窟村寻根问祖
(2023-09-14 10:02:57)
标签:
情感 |
应山西省壶关县黄山乡沙窟驻村书记王宁暨沙窟牛氏宗亲的邀请,2023 年 9月 10 日(农历 7 月 26 日),三晋牛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牛宁、秘书长牛恒涛、顾问牛金堂、研究员、安阳牛氏文化研究会牛建军、牛晓华、牛瑞清,及明代沙窟外迁支系河南林州小池口、安阳鹿山、白壁、山西长治、屯留、高平等地牛氏宗亲代表 50 余人,到沙窟村开展祭祖及文化交流活动,受到了王宁书记和沙窟村民牛进忠、牛书生、曹胖孩等人的热情欢迎和接待。沙窟村牛进忠提前修路、割草、整理祠堂、喷绘条幅,为本次活动默默地做出贡献!
山西省长治壶关县沙窟村历史悠久,牛氏文化底蕴厚重。始迁祖三国时期魏后将军牛金,其家世显赫,为西汉牛氏在“六郡良家子”戍边陇西、抗击匈奴、武力强宗的背景下,逐步形成的西州名门望族。东汉初年,陇西狄道人“牛邯为护羌校尉,牛崇为陇西主薄,遂家陇上,是称冠族。”至汉魏时期牛金曾任上党太守,家居沙窟,距今
牛金堂接着说道:沙窟村始迁祖牛金是这话牛姓得姓始祖牛父之后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位列中华牛氏十大历史名人之首。沙窟村还是牛氏“打锅牛”的肇始地,至今保留有最早的“打锅台”遗址;沙窟牛氏家佛堂是全国牛氏唯一保存完好的元代祠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隋唐以后这里是上党东通河南官道的必经之地,也是当时上党或潞成牛姓东移的重要集聚地。2021 年 3 月,我们曾来过这里,两年多时间村容村貌有了较大变化,道路畅通,干净整洁,今后一段时间应该成为牛氏文化研究中心的重要活动基地,我们将配合县文保部门续修计划,陆续号召全国牛氏宗亲分批分期来这里拜谒祭祖,拉动乡村旅游,发展经济以告慰先祖!
牛金堂、牛恒涛向沙窟村赠送了《中华牛姓》宝典和改版后的《牛氏文化》会刊,今后还将提供更多的牛氏历史文化书籍,不断充实沙窟村文化园地。已有近 1800 年的历史。牛金因“牛继马后”谶语被司马懿毒杀后,其三个儿子“打锅分离”,大多隐居在上党地区。其中一子牛元定“破锅走西域”,携家逃难回到陇西安定。300 年后家族昌盛发达,创造了牛姓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陇西旺郡”。唐代牛姓家状及近年挖掘出土的许多牛姓家族墓志,均记载其先祖为牛金。中世纪以后,上党牛姓是中华牛姓的重要支系,牛姓我国政权东移而逐渐东迁,沙窟成为牛姓最重要的移民地点。尤其明清以后,从这里迁出牛姓支系繁多,广泛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后裔如今遍布华夏各地。
上午 10 时,先期到达的牛建军、牛瑞清、牛晓华等,首先在沙窟村元代牛氏祠堂举行了祭祖仪式,牛晓华主持并宣读祭词:
巍巍上党,洋洋壶关;古村沙窟,县城东南;
始祖牛金,曹魏将军;功高盖世,司马忌恨;
鸩酒毒杀,加害子孙;无奈破锅,逃难离分;
隐姓埋名,安定存身;励精图治,超拔隐忍;
乘势崛起,陇西旺郡;隋代牛弘,射牛不问;
仙客僧孺,名相忠臣;后梁存节,开国元勋;
宋有牛皋,气贯乾坤;牛氏一脉,代有贤俊;
明清之际,承接移民;散居中原,扩土建村;
繁衍生息,耕读育人;欣逢盛世,建设新村;
三年巨变,面貌一新;后裔齐聚,拜祖寻根;
常回老家,助力村镇;愿吾祖地,千秋永春!
仪式结束后,宗亲们由牛书生带领,到原牛章保院内“打锅台”遗址考察,分别提出了对“打锅台”院恢复或改建意见。
上午十一时,沙窟村驻村书记王宁,带领大家参观了沙窟村红色文化园,盛情款待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根据考古发掘,沙窟村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历史遗存,到现在已有 10000 年的历史,是迄今发现的长治历史上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沙窟遗址、玉皇庙、牛氏祠堂古建筑犹存,村后还有终年不干的泉水等自然景观。三国以后牛姓一支是沙窟村的名门旺族,涌现过牛金等著名人物,也是“打锅牛”的起源地,牛氏宗亲一定不忘历史,不忘祖根。为配合政府乡村振兴,必先文化振兴的部署,牛氏祠堂已经列入壶关县文物部门复修计划,很快就要开工。我们拟建设以牛氏祠堂为中心的沙窟历史文化园,希望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带动更多的牛氏宗亲常回家看看,助推家乡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增砖添瓦!
其他参加活动的宗亲在祭祖和交流时也纷纷表示:我们要发扬牛氏家风,了解牛氏家族的历史变迁,励志牛氏家族后人,寻根祭祖,发奋图强,团结一致,中兴家业,再现牛氏历史辉煌,让家族兴旺发达,愿我们的家族明天更美好!
这正是:
寻根问祖情意浓,一叶银杏一叶情。
当年祖宗留下根,十年动乱一棵损。
牛氏宗亲献爱心,补上一棵小树银。
银杏大树很茂盛,小棵银杏也喜人。
宗亲千里来寻祖,牛家祠堂叙亲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