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丽乡村-红色经典盘金垴

(2018-04-03 15:33:16)

              美丽乡村-红色经典盘金垴


美丽乡村-红色经典盘金垴
都里镇盘金垴村由南岭、言花屯、背面、张阁台四个小自然村组成,三面环漳河水,一面靠太行山。四个小自然村零星分布在大山的褶皱之中,山林茂密,地形隐蔽。外人要到村里,必须先乘木筏渡过漳河,才能抵达滩头,然后攀爬山路,才可进村。作为天然堡垒,盘金垴村绝对称得上是“天然避风港”。
美丽乡村-红色经典盘金垴
1943年,八路军129师驻扎在与都里乡一河之隔的河北涉县,日军扫荡围剿129师师部时,为了保护革命后代,司令部首长决定将他们的12名孩子转移到相对隐蔽的山区都里乡盘金垴村,这批孩子最小的8岁,最大的12岁,由一名老八路军护送抵达。另外,和12个革命后代一同来到盘金垴村的,还有当时129师司令部的所有档案。在盘金垴村广大的山林中,部队选中了半山腰上,距离南岭村200米左右的一处山洞,这个山洞被部队和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之为“档案洞”。因为曾经藏身12名革命后代,这里也被村民自豪地称为“革命后代藏身洞”。
美丽乡村-红色经典盘金垴
为了保护12个孩子的安全,他们被分散寄养在了南岭村、言花屯村等三个自然村的白五成、白五喜、万银全等村民家中。当时为了保证安全,不易引起外人注意,专门选择孩子比较多的家庭,一家寄养一个孩子,同吃同住。听家中老一辈的人说,那时家家户户可都是当作自己家孩子养的。”自此,这12个孩子便成了全村人共同的秘密,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如同自己的家人般,相互照料。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些孩子也渐渐融入了这些家庭当中,和同龄的小伙伴儿一起放羊、一起玩耍、一起在村里的各个角落奔跑……
美丽乡村-红色经典盘金垴
灶台 虽说只是短暂的一年多时间,盘金垴村确实让12个孩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和乐趣。村支书白学林回忆说:很小的时候我就听父亲给我讲过这段故事,12个孩子其中一个就寄养在我家,和父亲四个兄弟姐妹吃住在一起,他们说,这样不容易引起注意。
美丽乡村-红色经典盘金垴
抗战胜利前夕,村里突然来了几个八路军战士,说是要将孩子领走,将档案也一并带走。临走时,部队联络人员还专门留下了一块红布,上面写着12孩子的真实姓名及其家长的名字和地址,并嘱咐如果村里遇到特别大的困难,可以找到红布上面的人。
美丽乡村-红色经典盘金垴

南岭村 " 我年轻时见过一眼那块红布,一尺见方,就记得上面是毛笔写的字,一列一列12个家庭,最后右下角还有一个巴掌大的黑色印记。白清明是现在村里唯一见过那块红布的人。1952年的一天下午,当时只有12岁的白清明来万银全家里玩,在窗口听到万银全和家人说到关于红布的事,便冲进了屋内。因为好奇心,白清明成了目前对过去那段记忆唯一的直接见证者。
美丽乡村-红色经典盘金垴
解放后,突然有一天盘金垴村来了4名天津军人,收养过其中一名孩子的背面村村民万银全接待了这些远到而来的亲人。军人核实过革命后代在村里的生活情况后,表示要接全村的村民搬迁到天津居住,以此来表达谢意。多个孩子,也就多双筷子的事儿,没啥,首长们不用这么兴师动众,我们都不好意思。善良的村民,用最朴实的语言婉拒了他们的好意,并表示一定会自力更生,努力将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美丽乡村-红色经典盘金垴
背面村 “老一辈人不在了,再过几年,也许更少人知道这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不知道那12个孩子或是他们的后代会不会偶尔想起这个大山深处曾经的家。”村支书白学林的话语中有着满满的遗憾,“只可惜呀,那块写有联络方式的红布丢了,不然,真想邀请他们回来看看。”
美丽乡村-红色经典盘金垴
言花屯村 丢失的红布,将盘金垴村这段红色的记忆定格。究竟这12个孩子到底是谁,这个谜一直遗留到了今天。“他们现在还在吗?生活得怎么样?能在有生之年再见一见他们吗?
美丽乡村-红色经典盘金垴


当年的藏身洞 经典已成往事,山洞依守太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