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语文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2019-09-14 18:39:07)

初中语文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李渠镇初级中学课题组    张存香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学生作为具有生命意识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存在诸多共性的背后,还存在更多的差异和个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因材施教”的重要教育理念。因此,学生个体差异性不容忽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多层次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的价值,又不能一味地应试教育讲求成绩。那么如何在素质教育体系中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吸收更多的适合他们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教学智慧——分层教学来实现。

而分层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学生分层、课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以及评价分层等等。下面我以《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为例,谈一点分层教学的心得。

一、学生分层。

目前主要依据是学生个性的差异,并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和一般学习可能性,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低层)、“拼搏层”(中层)、“奋飞层”(中高层)。

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对有些同学还可采用隐性分层或自主分层,目标是求得学生主动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分层。

所谓“决战于课堂”,课堂是语文教师的战场,教师要明白每堂课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策略让学生吸收知识并有所思考和创造。而教学目标并非针对所有学生,而是有分层性的目标。

例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篇课文中,针对“基础层”的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掌握一些重要实词;而“拼搏层”、“奋飞层”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通过一些语句的理解来探讨理解文中“闲人”包含的情感,这样不仅教学目标达成了,而且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获。由于分层教学设置的问题能够考虑不同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享受思考的乐趣,这样的学习内容、学习手段符合其性格特点,不同的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能在课堂上品尝了交流的乐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稳步提高。

三、作业分层。

语文作业主要分为预习作业和课后作业。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认识,能为教师的课堂讲授打下基础。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可以因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而让课堂因自己学生的特点而变得生动活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这样那样的疑问,从而启发了他们学习思考的动力。

在预习《记承天寺夜游》时,我根据分层教学目标来安排分层预习作业。“基础层”学生主要是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能正确朗读全文,了解文化常识(口头)。同时我划出重要句子及其中重要实词让学生试着解释,不会的用红笔勾出。在授课之前,我检查了“基础层”层学生的预习,从而归纳出几个共同的错误点和疑问点,那么在课堂上对于错误点重点分析,对于疑问点也做到胸中有数了。而“拼搏层”、“奋飞层”学生的预习作业则是除口头作业之外,再完成一个查找作者资料任务,预习作业让学生去主动发现语言中一些规律和疑点,而且会探索语言文字后面所隐藏的文化时代背景。这项作业可以帮助我及时调整原有的教案,甚至有时可以补充我原来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如果分层预习作业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前主动进入文本思考的话,那么课后作业则侧重巩固和拓展知识了。同时可以帮助他们从一些相同事物中找出规律的东西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比如对“基础层”的学生主要以鼓励肯定为主,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对“拼搏层”、“奋飞层”的学生以激励竞争为主,调动他们学习竞争意识和学习创造力。从预习作业到课堂学习再到课后作业,我们都以分层标准来进行分层评价,这样能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对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当然,分层教学如何为每一个学生服务,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和摸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