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华楼山【3】

(2018-02-06 18:24:12)
标签:

旅游

分类: 青岛旅游

        看过华楼宫和翠屏岩再向上走就是凌烟崮了。

      “运功凝神夕阳涧,布道建宫华楼山。太古指引升紫霄,只将遗蜕付凌烟。”这首七言绝句,为崂山名道刘志坚所作。诗中所说的“凌烟”就是指的这华楼山凌烟崮。

 

http://s3/mw690/0072OMe4zy7hXOb52cGa2&690

 

     山上崮峰突出,巨石异堆。甚是壮观,其名凌烟崮

http://s4/mw690/0072OMe4zy7hXOb839Fd3&690

    老战友们一鼓作气登上岩顶。
http://s11/mw690/0072OMe4zy7hXObdclc9a&690

        崮底部有一石洞,为著名道士“云岩子”刘志坚的坟墓。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刘志坚被册封为"崇真利物明道真人".次年,65岁的刘志坚谓弟子曰:"尔曹善自修,吾将逝矣。"即栉沐端坐,悠然而逝。门人秉承遗训,将其葬于华楼山凌烟崮下石洞内,洞门上方刻“灵烟坚崮”,“永丘之坟”;门旁刻“云岩子,刘志坚,永丘门,三阳洞”。道士们还在门前横置一根石条,上刻“元真人刘志坚遗蜕处”。 这些弟子不顾艰险,围着山峰在旁边凿洞,把一根根铁棍插进用水泥固定,做成围山转的云梯.在山,尽管这位神道羽化近千年,弟子的敬慕世代相传,足见大师的影响力。
http://s11/mw690/0072OMe4zy7hXObC87o6a&690
  

       刘志坚,号称岩子,元代博州(今山东聊城)人,生于宋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因自幼家贫,只得卖身为奴.虽不通文墨,但为人倜傥,办事干练,颇得元永昌王(英王)赏识,安排其在王府内掌管鹰坊,兼办外务.32岁时,"心悟身幻世浮,锐然弃家入道."初拜东平仙天观郭道士为师,后又四处云游,偶遇全真道华山派始祖郝真人点化,赐予名号,并随师云游数载后入崂山修行,见华楼山一带景色殊异,遂于碧落岩下筑庐清修.其时华楼山周围虎狼出没,人皆劝其另择他处.刘志坚回答说:"与物无竟,何忧何惧?"有一夜他背涧打坐,不慎跌入数十米深的夕阳涧中,但却毫发无伤,于时被传为神人,从此香火日盛。
http://s1/mw690/0072OMe4zy7hXOc0m4M40&690

       凌烟崮上的老师傅墓有两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一处是崮下这个,另一处在崮顶,沿铁梯而上可见顶上修了个黑灰的砖墓,墓前还有香火供果。
http://s7/mw690/0072OMe4zy7hXObOkMS46&690
 

        华楼山的摩崖石刻,数量之多,年代之久,在崂山诸峰中首屈一指。丘处机,陈沂等都留有题诗题字。凌烟崮上尤其多。
http://s11/mw690/0072OMe4zy7hXOccVv4ca&690

http://s9/mw690/0072OMe4zy7hXOc2fJme8&690

http://s15/mw690/0072OMe4zy7hXOc5VcG8e&690

http://s2/mw690/0072OMe4zy7hXOcqnmhb1&690

http://s10/mw690/0072OMe4zy7hXOclFota9&690

       在凌烟崮上向南眺望可以看到崂山水库。这可是青岛人饮用水的主要来源。
http://s10/mw690/0072OMe4zy7hXOcpBmV19&690

         崮上深深浅浅的刻字很多,有一些已经看不太清了。下面这个只能看出后两个字“仙岩”了。
http://s5/mw690/0072OMe4zy7hXOcKa5mc4&690

http://s14/mw690/0072OMe4zy7hXOcz8D33d&690

http://s5/mw690/0072OMe4zy7hXOcDTyAc4&690

http://s2/mw690/0072OMe4zy7hXOcHicpb1&690

        迎仙岘于华楼山北坡号称“小十八盘”登山盘道旁,是一大石壁,顶部突出,原名“接官亭”,明代提学邹善游经此地,改为“迎仙岘”。迎仙岘西北方向有一处天然石坑,状如盆,直经约2米。“盆”中水长年不涸,水质清冽,冬暖夏凉,传说是玉皇大帝的女儿沐浴之处,故得名“玉女盆”。
http://s16/mw690/0072OMe4zy7hXOd3lGD5f&690
 

        仙岩顶端石头的中央有个盆形的天然石坑,传说是玉皇大帝的女儿沐浴之处,故得名“玉女盆”。
http://s6/mw690/0072OMe4zy7hXOcSk9Tc5&690

http://s1/mw690/0072OMe4zy7hXOmEdHye0&690

http://s4/mw690/0072OMe4zy7hXOmYfXJ33&690
  

         这个小石坑是不是有些像人的眼睛,像仙女精心描画过的美目,秋波盈盈。人们把它称作“天眼”。其实它就是“天液泉”。据说它五冬六夏不管天旱多久从不干涸。这不这些日子少雨,崂山水库的水位都很低了。它这里依然水汪汪的。

      为了让它眼睛光亮有神。我用了闪光灯。看过网友拍的,用阳光反射。更加炯炯有神。
      在它旁边看看还有几组多眼睛。有两只眼的,三只眼的……

http://s6/mw690/0072OMe4zy7hXOmNxNX75&690

http://s13/mw690/0072OMe4zy7hXOmRAV61c&690

http://s16/mw690/0072OMe4zy7hXOncrJZ9f&690
 
        仙岩南面一石径,崎岖狭窄。登上去到达一处小平台。再往前又要向下很深, 然后石路再蜿蜒向上。老汉我知难而退了。
http://s7/mw690/0072OMe4zy7hXOn1lGK16&690
       站在顶上向下拍几幅照片罢了。
http://s2/mw690/0072OMe4zy7hXOn4xr361&690

http://s15/mw690/0072OMe4zy7hXOnq2FUce&690
     从仙岩这里向南可以清楚地看到南天门。

南天门于华楼宫之南。崖向南突出,上平如台,三面临渊,唯北有径。其上观景,秀峰环列,如展画屏。东南眺巨峰诸胜,重峦迭嶂,迥然心目。台偏北,有大石矗立如屏,石前曾有碑,刻字“胜览”,系明代即墨知县许铤所立。另有明代山东提学邹善所题“最乐处”。南天门巨石侧有“重阳洞”,系人工小洞,因曾供奉王重阳而得名。洞北有明代诗文刻石。华阳山位于华楼山南。南麓曾有华阳书院,系明代即墨进士、刑部右侍郎蓝章所建。有谈经地、仙人桥、天然碑等诸胜。西行邻近处有华阳洞。
http://s10/mw690/0072OMe4zy7hXOndW7nb9&690
  

    “凭虚石”。翠屏岩之天液泉东一石卓立如笋,底部镌“凭虚石”三字。
http://s3/mw690/0072OMe4zy7hXOnjevwb2&690

http://s6/mw690/0072OMe4zy7hXOnCrOdd5&690
 

      斜坡石上 一石如球,仿佛推之可去。然其立于此已千百年了。大自然造物其妙莫测。
http://s16/mw690/0072OMe4zy7hXOnrMGHaf&690
 

       明真洞在凌烟崮南面,一小破洞而已。看见古人修炼之苦。它的奇处是在一块石头上深凹一洞。天造神功。
http://s16/mw690/0072OMe4zy7hXOnMx4z8f&690
  

           沿凌烟崮东南小路曲折向下,抬头间忽见不远处一奇石矗立山顶。这就是华楼叠石。华楼山因此得名。  又名聚仙台,“华表峰”,俗称“梳洗楼”,位于松风口以南、华楼宫以东。高峰叠架凌云,四壁削然陡立,高达30余米,迭石崛起于岭顶,顶部平坦如台,远远望去宛如叠石高楼直插云天,在崂山十二景中称“华楼叠石”。民间传说神仙曾在此梳洗,故俗称“梳洗楼”。梳洗楼由西北望去,叠石轮圆并不美观,其奇在阳,由峰后东去,折而南下至涧底,回首北望,峭壁参天,顶石探出如冕,蔚为奇观。由于聚仙台形状奇特难以攀登,自古以来被誉为“崂山第一奇峰”。清代胶州著名文人张谦宜《华楼仙迹记》中有一段传说:明代崇祯年间华楼宫有一老道攀登上聚仙台,得青玉碗和白玉吕洞宾像,后被县令索去。另有传说,清咸丰年间有姓胡的道士曾上去过,见上面古柏极多,柏下有洞,洞旁有泉,洞里有金色神像。近年来,有人沿石隙打桩,挂上铁链,攀登到峰顶,发现有人工开凿的石洞、线刻的神像、松树和清泉等。清代山东抚军崔应阶有《华楼》七律诗:“第一名山海上留,华峰谁到最上头。琼浆已涸玉盆水,仙髻罢妆梳洗楼。烟崮遥连翠屏合,天门中豁白云留,道人何事攀援上,玉盏徒增墨吏羞。” 
http://s5/mw690/0072OMe4zy7hXOnBe6w14&690

      华楼叠翠从不同的角度看其形状,神态各不相同。
http://s4/mw690/0072OMe4zy7hXOnFBN9a3&690
  

      还有人说从它东北方向看去像是观音菩萨。
http://s16/mw690/0072OMe4zy7hXOnYkXB4f&690

http://s9/mw690/0072OMe4zy7hXOnNwg048&690

http://s9/mw690/0072OMe4zy7hXOo71KE98&690

      再向下走回到华楼宫前的平台东面。两道石砌门柱屹立山口。花岗岩材质的门柱长满青苔,久经风雨的侵蚀依然完好。门柱刻有民国时的青岛市长沈鸿烈先生的题字——“华楼山”。
http://s2/mw690/0072OMe4zy7hXOnWGbf01&690

http://s13/mw690/0072OMe4zy7hXOnZTNG6c&690

       看时间已过中午。我等腿脚慢,下山需要些时间。回去的619路车最后只有三点半和四点四十两班。晚了就需要多倒几次车。及早不及晚,还是抓紧下山吧。南天门和华表峰没有近处细看,只好了罢了。让我心中过意不去的是,拐带其他老友也留下遗憾。

      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时已是崎岖难登,千难万险,于是向几个当地人打听下山的路径,看有没有平缓一点的路。都说还是原路返回最方便,我们也只能选择这条路了。下山时幸亏老友一路相扶。一路上看见华楼山山外还有许多山,我们置身在群山怀抱之中,感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享受着着这美伦美唤的山景。心想何日这山路修得好一些,象崂山的其他景点,比如北九水,巨峰那里一样。就多约上几个老战友,老朋友一起爬山。是何等的欢乐,我衷心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春游浮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