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2018-05-14 17:45:40)| 分类: 教学设计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洺州小学 
教学内容:比和比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
过程与方法:经历比和比例的复习,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简比等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 学生逐一说出一些知识后,教师揭示课题。
二、归纳整理:
1.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
引导提问: 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举例说明。 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1)组织学生议一议,师徒并相互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汇报时注意举例说明,并进行集体评议。
(3)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表格。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 指名学生回答。
练习:解比例:6.5:X=1:12 一人板演,其余做在草稿本上。
2.复习比、分数、除法的关系。 提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出示表格: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组织学生认真填写表格,并议一议,师徒互助,相互交流。
用投影仪汇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教师举例:56==( )÷( ) 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3.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
出示习题:化简下面各比并求比值。
请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做完后集体订正,请同学们说一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方法。
出示表格。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之处
(1)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填写表格。
(2)学生互相议一议,师徒互相交流。
(3)指名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板书:
4.复习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图上距离 =比例尺实际距离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比例尺1:3000000表示 比例尺20:1表示 比例尺表示
组织学生先想一想,师徒相互交流。 教师指名说。
(3)巩固练习。
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m,在平面图上用7cm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求实际距离。 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cm。求AB两 地的实际距离。
学生独立作业后,师徒互助。再集体订正。 答案:15000 400km。
三、课堂作业:
教材85页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独立作业,然后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和比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吧。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
1.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2.比、分数、除法的关系
3.求比值和化简比
4.比例尺
 
教学反思:
复习课不能等同于练习课。不能只通过题海战术来枯燥、机械的让学生接受知识,从而对复习课感到厌烦。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既要帮助学生系统整理过去的知识,也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结合相关的实际应用,达到加深理解、巩固旧知、灵活运用的最佳效果。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终生受益。通过让学生师徒互助、小组合作、动手动脑的方式来活跃他们的思维。这样做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不同的人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用少量的练习,举一反三突破知识重难点,起到层层反馈实效。
总的来看,我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设计上有些地方还不够完美,如正反比例解决问题可安排在下节复习课中,这样教学效果就好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着力改进。安排教学:
(一)自主对基本概念回忆与整理;
(二)小组内梳理形成知识框架;
(三)师徒之间交流补充,教师点拨归纳;
(四)比和比例对比复习,加深对知识理解;
(五)精选典型题例,深化基本概念。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