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报告
(2021-01-08 15:33:22)2020年度报告
——做一个基于实业思维的股权投资者
一、收益与持股情况
1.2014~2020年按年末市值计算收益情况见下表:
年份 |
年末上证指数 |
上证指数增长率(1) |
个人投资年收益率(2) |
(2)-(1) |
模拟累计净值 |
复合年收益率 |
2014 |
3234.68 |
52.87% |
17.90% |
扭亏为盈 |
1.18 |
17.90% |
2015 |
3539.18 |
9.41% |
23.62% |
14.21% |
1.46 |
20.83% |
2016 |
3103.64 |
-12.31% |
24.74% |
37.05% |
1.82 |
22.09% |
2017 |
3307.17 |
6.56% |
28.98% |
22.42% |
2.35 |
23.81% |
2018 |
2493.90 |
-24.59% |
-15.12% |
9.47% |
1.99 |
14.75% |
2019 |
3050.12 |
22.30% |
41.94% |
19.64% |
2.82 |
18.86% |
2020 |
3473.07 |
13.87% |
-0.86% |
-14.73% |
2.80 |
15.84% |
注:原2018年个人投资年收益率计算有误,已查证并予以修改。
2020年当年收益-0.86%,至2020年7年(含2014年)复合年收益率15.84%。2020年出现跑输大盘的情况,主要是在这一年里大幅加仓了极其低估的北京银行,北京银行估值回归远不到位所致。对这个成绩仍然感到满意,因为我对自己的长期复合收益率的预期是:10%为底线,12%为及格,15%及以上为优秀。虽然今年收益跑输大盘,但我所追求的是长期复利收益,不会因为追逐当年的收益,放弃个人的投资原则。
2.2020年末持股与负债情况
|
持股数量(万股) |
收盘价(元) |
收盘市值(万元) |
占比(%) |
兴业银行 |
5 |
20.87 |
104.35 |
37.20 |
北京银行 |
31.54 |
4.84 |
152.65 |
54.42 |
中国平安 |
0.27 |
86.98 |
23.48 |
8.37 |
总市值 |
/ |
/ |
280.49 |
100 |
融资负债 |
/ |
/ |
95.81 |
34.16 |
持有现金 |
/ |
/ |
0 |
0 |
净市值 |
/ |
/ |
184.68 |
/ |
年初与券商协商,将融资利率由8.35%降至7.0%,2月5日开始执行;将融资上限额由60万调升至100万。本年度股票交易情况如下:
1)1月23日融资买入北京银行1.4万股,买入价格5.47元/股;
2)2月3日再次融资买入北京银行5.74万股,买入价格5.04元/股。
3)3月20日筹资6.7万元,买入北京银行1.38万股,买入价4.82元/股。
4)6月1日筹资20万元,买入北京银行4.06万股,买入价4.92元/股。
5)6月10日融资买入北京银行1.01万股,买入价格4.92元/股。
6)6月12日融资买入北京银行13200股,买入价格4.90元/股。
7)6月12日筹资5万元,买入北京银行10200股,买入价格4.90元/股。
8)7月15日利用股息买入北京银行25200股,买入价格5.01元/股(北行股息88511元,兴业股息38100元)。
以上操作,主要是落实“低估值时高仓位”的举措。以上平均买入价格5.0元/股,之所以比较激进的买入,是因为股价越跌,安全边际越大。预计2020年北京银行实现每股收益0.92元,每股分红0.276元,2020年每股净资产9.43元。按买入平均价格5.0元/股计算,市盈率5.43倍,市净率0.51倍,股息率5.52%。如果其估值短期得不到修复,分红后可以继续买到便宜的筹码。北京银行经营相对稳健,人均创利一直在行业内排名靠前,2018年归母净利润200亿;2019年归母净利润214亿;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195亿左右。北京银行主体业务在北京市、天津市等城市,国家维稳需要银行业稳健成长,倒闭的可能性很小。
中国人均GDP刚到1万美元,发达国家均在2.5万美元以上,美国达到了6万美元,即使中国仅有一半的人有消费能力,经济发展空间仍很大,银行业提供了近80%信贷资金,在金融业中占有绝对优势,国家的经济发展给银行业提供了很大成长空间,还远远看不到天花板。
小微企业融资n、融资g,融到资的人显然不一般;能办下执照开银行的人更不一般。作为情商较差,智商一般的我,没有能力办企业,更没有能力开银行,能有机会以0.5~0.6倍有效净资产的价格购买银行的股份,做银行的股东,这是股市送给的一个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的好机会。选购质地较好的银行股,意味着雇佣了优秀的金融业管理人员;低于净资产买银行股,意味着收益会高于银行的原股东。银行有国家信用担保,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监管,基本不用担心会倒闭。低价买入银行股,有5.5%以上的股息收入,股息和资产每年还能有一定的增长,长期还用担心股价不涨吗?因此,我认为2020年银行业极低的估值给普通投资者提供了几十年难得的历史机遇(个人观点也是我2020年多次买入北京银行的理由,对错有待验证!)。
3.持股净资产及估值情况概算
|
持股数量 (万股) |
收盘价 (元) |
收盘市值 (万元) |
每股资产 (元) |
总资产(万元) |
每股收益 (元) |
总收益(万元) |
PB |
PE |
兴业 银行 |
5.00 |
20.87 |
104.35 |
25.43 |
127.15 |
3.13 |
15.65 |
0.82 |
6.67 |
北京银行 |
31.54 |
4.84 |
152.65 |
9.43 |
297.42 |
0.92 |
29.02 |
0.51 |
5.26 |
中国平安 |
0.27 |
86.98 |
23.48 |
40.76 |
11.01 |
7.77 |
2.10 |
2.13 |
11.19 |
合计 |
/ |
/ |
280.49 |
/ |
435.58 |
/ |
46.76 |
0.64 |
6.00 |
备注 |
以上各股每股净资产、收益是根据前三季度数据的估算值,年报出具后再修改。 |
年末持股总市盈率6.00倍;总市净率0.64倍,可以看出所持股票整体仍处于低估状态。个股情况:北京银行严重低估,兴业银行仍然低估,中国平安估值处于合理偏低的位置。
二、2021年的计划
1.坚定持有低估的银行股,坐收股息,等待其价值回归。也许银行这次是跨几年的行情,没关系,抱紧就是了,不高估绝不卖出。
2.2020年的价值回归使股市整体估值回到了正常区间。但诸如消费、医药类的许多股票估值已明显偏高,典型代表如贵州茅台、恒瑞医药,我丝毫不怀疑其企业的基本面,虚高的股价造成其是好企业,但不是好股票。多数人在股市上亏钱的原因是买贵了,在买入股票时,千万不要忘记问自己“其价值几何?”。那些高举价值投资大旗,买入好企业,不管高价格的所谓价值投资者,是伪价值投资者。
2021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