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说过,普通人也完全可以访问大自然。这里包括非专家的作家、爱好者甚至工农市民等。
探究描写大自然,应当要突出学者专家的圈子,成为我们作为自然一成员的责任,认识熟悉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从而为自然的复魅和生态建设尽一份力量。这是生活所需,也是文化构成的必须要素。
以前,我是迷信的,读大量西方自然文学作品,读植物、乌类、地理著作,想从中找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有关知识。这不能说没有作用,但终觉纸上得来浅浮,很多自己熟悉的山野树草花卉等,书中却没有写到。有的失真,有的千篇一律,没有不同地理气候环境下的特点和诸多差别。因此躬行到自然中才是正道。
我在自己家乡野外观察体会记录,行走到荒野、山地、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之中,适时外出旅行,获得自己的审美、情感、体验,由局部到较大的范围,在观察中返观书本,寻得自己的东西,找到更好的自我,发现我与自然最切近亲和的地方,也有了新的视野角度,可以发现身边熟视无睹之物的一些秘密和不同地域自然的同异及多样性。
实际上很多自然文学作家也是这样走过来,成长丰富自己的。有的成为博物家,比专家还要真切生动鲜活呢。
前一篇:我与2019《中国旅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