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方案”对城投公司的指导意义
(2023-11-06 15:50:01)市场一直对城投公司、化债、融资的关注度热度不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城投公司的特殊属性:从工商角度来看,城投公司是企业法人,具有企业属性;从市场角度来看,城投公司与同级政府的关系非同寻常,具有一定的政府属性。从国家角度来看,城投公司首先是企业,其次是国有企业,最后是具有国有资本投资、国有资本运营属性的国有企业。
在“新三年方案”里,虽然没有具体提及城投公司,但方案里内容却又和城投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联。
(一)立足企业特点,提升自身新质生产力。
“新三年方案”提到,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准确把握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创新主体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对于城投公司,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更是体现未来我国产业发展新动能和新方向。城投公司在落实“新三年方案”时,要继续有序推进整合重组、加快清理“两非丙资”、引导主责主业,持续对公司结构的“瘦身、健身、强身”,从而逐步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既定目标。
同时结合自身特点,通过与相关机构开展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形成“以产促研、以研助产”工作闭环,最终形成“产学研用”为一体的生态环境,既让地方获得发展动力,又可让城投公司切实服务于区域发展。
(二)助力经济布局,提高自身创新驱动力
“新三年方案”指出,国有企业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力军,必须坚守实体经济根基,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个区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项目是基础,产业是关键,资金是链条,三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缺一不可。而目前各地方政府因内外部各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财政实力大打折扣,对于产业布局的资金支持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区域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受限,在一定层面上制约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布局。
城投公司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既有政府的战略严谨性,又有企业的灵活专业性。可根据地区产业发展方向,提前会同相关投资机构开展前期市场调研,可以通过前置返投、带资入场、先分后税等运作方式,将“政府、企业、机构”三方紧密联合在一起实现三方共赢:对于政府有产业落地、对于机构有投资收益、对于企业有地方支持。在整个链条里,城投公司既可以为地区招商引资服务,又可以在链条中获得产业发展红利,逐步发展为地区产业服务商。
(三)深耕区域建设,提质自身发展硬实力
“新三年方案”要求,要强化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维护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网络安全。
总书记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近年业,我国被某发达国家制裁的高新科技企业数不胜数,“落后就要挨打”更是在时时提醒着我们。
作为城投公司,在新基建领域必须要有使命、有担当、有责任。无论是政府专项债、资本市场金融工具都在不断出台支持相关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策划实施项目、运用金融工具是城投公司的看家本领,城投公司与政府相关部门要互通有无,时刻盯紧政策工具箱,因项施策,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城投公司获得不仅仅是资金和资产,更多是为国家平稳健康发展而夯实的执政基础。
(四)聚焦发展核心,提效自身改革内生力
随着“新三年方案”落地,国企改革将步入新征程。各级国资监管部门也会与同级城投公司一起编制符合自身特点的深化方案。在方案中,要尽量做到“1+2+3”(明确1个核心、梳理2个关系、抓住3个关键)
1个核心。明确改革深化提升的核心。
2个关系。梳理城投公司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城投公司自身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3个关键。抓住战略引领、机制改革、人才建设等3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