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创金融带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
(2023-08-08 11:47:46)10月11日,上海市委外宣办以 “新时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就与展望”为主题召开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情况。发布会提到,上海金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效应日益增强。“科创”和“金融”成为上海带动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两张王牌。
科创”和“金融”如何碰撞出火花带动区域发展?“科技金融”就是答案之一。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型安排。科技金融着眼于科技,落脚于金融,其目标在于以金融服务的创新来作用实体经济,推动科技创业创新。
数据显示,上海科技金融发展表现十分亮眼。8月底,《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2021》在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会上正式亮相。报告显示,在“科技助力贷”等产品创新的加持下,上海市科技领域的间接融资结构和质量持续优化。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3.35%,达4536.55亿元。今年以来,在科技金融服务“六专机制”的推动下,对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质效进一步增强。今年上半年,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存量户数为1.8万户, 同比增长59%;贷款余额6542亿元,同比增长65.2%,而这一数字在2016年末仅为1500亿元左右,五年间增长了3倍。
同时,上海对不同规模的科创企业采取了有针对性的举措。为服务具备上市潜力的企业,上海进一步有效提升培育科创企业上市的能力。截至9月,上海打造的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已累计入库1700多家企业,其中31家企业已在科创板上市。截至10月18日,全国科创板上市企业478家,其中上海77家,占全国16%。针对中小微企业,在沪保险机构推进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科技贷”“微贷通”等贷款履约保证保险项目,已累计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619家次,支持贷款金额130亿元。
上海科创金融能级不断提升,带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9月初,《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关于加快科创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提出争取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构建功能互补、优势叠加、特色明显的跨区域金融发展新格局。此前,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成立基础设施REITs产业联盟,提出要全链条培育REITs产品优质项目。《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将支持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或科创园区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行上市,探索建立示范区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50指数基金。同时还提出,将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具有示范区特色的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跨区域集合债、科技创新公司债等科创金融产品,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科技保险产品。
作为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的重要载体,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也加快“科创+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建设。在科技部指导下,今年6月,长三角首支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功登记备案,正式开始项目投资。目前已有14家企业进入尽调或拟启动尽调环节。除此之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立G60金融服务联盟,成员单位已拓展到428家;搭建G60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已实现6个城市线上平台共联,授信融资总额1.9万亿元;推出“G60科创贷”、批次包等专属科技金融产品,试点跨区域联合授信。高质量的科创金融服务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创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22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共成交项目52个,累计成交额达50.18亿元,超过前三届拍卖会交易额的总和,呈“井喷式”增长态势。
应当注意到,科技金融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难以规避的局限性,这是由金融业自身特性、风险偏好和结构性不平衡决定的。长三角的金融业高度集中在上海,而科创资源和产业还广泛分布于苏南、浙北和皖中地区,地理空间上的错位无疑会影响金融资源赋能科技创新的效率。上海在发挥全球金融中心引领作用时,需要在区域层面加强统筹和协调,加强和优化南京、杭州等次中心城市的二级辐射功能,提升科技交流密度和金融交互水平。同时,长三角内部各地区科技金融政策力度差异明显,影响了一体化的科技金融项目实施,经济发展边缘地区容易成为“沉默的输家”。这些问题还有待各方在实践中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