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创新
(2023-07-26 10:10:39)会议要求,要完善国企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国企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表示,这将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走入生产生活的步伐,推动提高科研转化率,实现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结合,相关的考核指标或涉及新产品的市场占比、新产品的利润收益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今年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将中央企业2023年主要经营指标调整为“一利五率”,即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新指标体系更加注重提高效益效率、增强创新能力和防范重大风险,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表示,今后国有企业要将“一利五率”融入公司发展战略,按照“一增一稳四提升”的考核要求,调整发展方式与发展路径,着力补齐回报水平不优、盈利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短板。
多家央企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数据显示,近10年来央企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超过全国1/3,2022年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央企在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等领域突破一批短板技术,在航天、深海、能源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成果,建成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表示,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要准确把握国企特别是央企在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定位,继续坚定不移补短板、锻长板,强化体制机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他指出,要聚焦突出矛盾“靶向”攻关,加大精准支持指导力度,强化分类考核评估,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主体作用,更好发挥“科改示范企业”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聚焦国家战略任务,打造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集群。包括搭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运行平台,构建市场化、精准化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激励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