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持续巩固,金融开放门户枢纽地位
(2022-10-13 10:35:07)十年来,上海持续巩固金融开放门户枢纽地位。
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书记信亚东在发布会上透露,十年来,上海金融市场格局日益完善,新设上海票据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跨境清算公司、中国信托登记公司、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城银清算公司等多家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上海价格”范围不断扩容,涵盖了股指、外汇、利率、重要大宗商品等,“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价格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一系列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支持长三角一体化、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的改革开放措施陆续落地。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副主任孙辉透露,上海先后先行先试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基于宏观审慎管理的本外币境外融资制度、外币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以及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一大批全国首创性金融制度,其中一些制度陆续在全国推广。
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14.2万个,办理跨境结算折合人民币129万亿元,年均增长39%;境外主体持有银行间债券3.5万亿元,是2016年底的4.3倍;境外主体累计发行“熊猫债”由2012年末的4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6121亿元。
与此同时,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从2012年末的1227家增加到今年6月末的1719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约30%。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均在沪开展业务。
对外开放的“首家”“首批”效应,体现了上海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上的“加速度”。上海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琦表示,上海积极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重大举措,率先试点外资机构与大型银行在上海合资设立理财公司,目前已开业的4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全部落地上海;率先推进人身保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从51%提高至100%,全国前三家外商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均在上海完成注册变更。全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也在上海获批开业。
十年来,上海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年均增长47.7%。其中,2013年以来,上海与“一带一路”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年均增长49.6%。目前,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占全国比重约5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