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有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改革现状与成效

(2022-10-10 14:49:11)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策出台

呈现由缓到快的明显转变

以党的十八大为主要标志,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相关政策出台呈现出由缓到快的明显转变。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在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指导意见。2018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工作方案》,促进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由点向面全面展开也促使更多的国有企业加入职业经理人试点行列。2020年,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双百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操作指引》,明确了“双百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范围和职责,同时指出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基本流程与操作要点,为相关工作规范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2020年,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双百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操作指引》,为双百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提供实践指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指明今后三年是国企改革的关键阶段,在改革的大方向中要大力推进商业类子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国有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改革方向的认识上进一步统一,并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进行试点探索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政策指引。



央企和地方国企正在加快

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

一方面,中央企业子公司层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成效初显。虽然当前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签约实施比例整体较低,但是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纵深推进,一些中央企业建立了针对所属商业类子企业职业经理人的相关制度,其中,军工、机械设备制造、建筑行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完成度最高。另一方面,地方国有企业正加快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经理人制度。随着中央不断推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性措施,很多省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体系,为指导和规范地方国有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如山西、河北、四川、北京、上海、山东等地政府均出台改革计划,将市场化选聘和薪酬改革纳入重要组成部分,落地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改革工作。从实施效果来看,天津、上海、四川、陕西、厦门等5家省市级国资委一级企业选聘职业经理人人数最多。



国有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

制度的四种典型开展方式

总体来看,目前部分央企下属公司和地方国有企业探索形成了四种典型开展方式:一是四化管理方式。严格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要求,开展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如部分“双百企业”、天津市国资委所属企业、山东省国资委部分职业经理人试点企业、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相关试点企业、中建材集团相关试点企业等。二是自愿转身方式。现有经理层成员通过自愿申请的方式,放弃国有企业体制内干部身份,整体转身为“市场人”,采取契约化管理、薪酬水平对标市场的管理方式,如云南云天化下属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下属试点企业等。三是高度市场化方式。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国有企业推行的,对高管人员普遍性的市场化聘任、市场化薪酬、市场化退出的管理方式,如华润集团、广东粤海集团等。四是部分市场化方式。对企业班子成员中的一个或几个岗位,采取市场化选聘的方式,按照职业经理人方式进行管理,内部存在“双轨制”,如各省份国有企业、国家电投某海外公司、中铁集团某海外公司、央企下属金融类公司等。



当前国有企业推行职业

经理人制度改革的成效初显

经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中央与地方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比例逐步加大、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效益大幅提升。


一是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职权进一步落实。通过改革外部董事管理制度,严格董事选聘和履职管理,使董事会真正成为了企业的决策主体。在试点与实践中,有31个地方开展了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和薪酬分配等权利的探索,真正促进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协调运转,压实了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责任,激发了企业活力。


二是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企业活力得到不断释放。推行职业经理人的国有企业通过压力层层传导,大部分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推进效果显著。通过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探索企业领导人员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促进了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大大推动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以及促进收入能增能减。


三是加快企业“去行政化”步伐,加快了国企干部制度改革。在试点企业中,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加快了企业“去行政化”的步伐,一些企业建立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的用人机制。推动原企业人员以同等条件优先应聘,被聘用后放弃“体制内”身份,成为“社会人”,实现了去“行政化”进入职业经理人市场,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自由流动,同时,在去“行政化”过程中也推动了社会保险体系的完善。


四是完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相较于上级任命干部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试点企业的绩效和薪酬管理机制更加完善,激励约束效应显著增强。在试点企业中,职业经理人采用任期激励方式。其收入与其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在实践中改变了以前只重视短期目标、年度考核的单一做法,从而促进全面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任期为考核周期的中长期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