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持续提升
(2024-03-08 12:44:27)
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形势,余晓晖表示,从国际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赢得大国博弈战略主动的关键竞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提升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大国崛起进程,可以说,新质生产力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推进器。
从国内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制约因素还大量存在。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总的来看,新形势、新背景下,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核心标志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持续提升。但也要看到,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仍不高,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依然较大。”余晓晖强调。
对此,余晓晖建议:
一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技术层面加强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究,适度超前部署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项目,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先进工艺等短板。产业层面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大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6G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二是培育新型劳动对象。建立工业数据流通规则,强化工业数据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数据资产登记等制度规范的研究制定。推进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数据格式、接口、存储等软硬件通用标准,数据登记、数据交易、数据共享等环节通用规范,深化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贯标。加快培育数据标注、清洗、聚合等大数据产业,开展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推进大数据产业链现代化。
三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优化鼓励原创、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面向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遴选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持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支持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四是塑造新型生产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打通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转化的堵点卡点,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前一篇:新质生产力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
										后一篇:什么是“源”“升”“态”?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