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业智能建造相关政策支持与发展现状
(2024-02-28 14:22:28)
2020年7月,住建部发布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
2022年1月,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到2025年,初步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框架,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建造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加速建筑业由大向强转变。在产业链现代化方面,基本建立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0%以上,打造一批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批建筑机器人标志性产品,培育一批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但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智能建造推进整体滞后。其主要原因在于,实施智能建造首先需自主研发或购买各种智能化系统,并持续开发和完善智能化系统,充分集成应用各项新技术,以满足智慧工地、智能建造的需求。
就当前情况而言,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基本上集中在央企和一些大型的国企中,他们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信息化升级,但存在终端数据接口庞杂、数据集成难度大、数据标准不统一的现象,使得进一步的数字化升级存在很大的障碍。一些有实力的民企也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但往往没有整体规划,只针对某一板块进行信息化升级,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此外,表象大于实质,信息化应用不够深入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前一篇:部分发达国家建筑业智能发展战略
后一篇:国内建筑业重大并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