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空间价值探索与思考
(2024-02-22 15:33:44)城市更新空间价值的内核
城市更新的本质在于存量空间的价值重塑。在城市迭代发展的全过程中,城市更新活动始终与城市的生长、停滞和衰退等运行状态相伴而生。城市更新的对象物(作为客体的“空间”)之于城市更新的主体(广义的“人”)的价值,也即是“空间价值”的不同侧面或同义化表述。城市更新是空间内部或外部价值的持续波动及再分配,其本质体现在存量空间的价值重塑过程中,是一种在城市尺度上开展的时空确定、多元参与的具体实践(图2)。一方面,城市更新实践的影响力不限于单一建筑内部,将会扩展至特定时间节点的特定城市空间中,从而影响到周边建成环境的品质、韧性、氛围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城市更新实践会对城市各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产生影响,并干预多元主体在就业和消费等行为中的选择倾向。最终,城市更新实践会导致城市人口、资源、投资等要素的流动与重新配置,引发多维度空间价值的重塑。
城市更新中存量空间价值如何重塑
城市更新中的存量空间可以通过整治改善和保护的方法进行重塑。整治改善通常是指旧区改造适用于需要更新但仍可恢复并无须重建的地区或建筑物。整治改善所需时间比重建需要的时间短,也可减轻安置居民的压力,投入的资金也相对较少,整治改善不仅是防止城区持续衰败,更主要的是全面改善旧区生活居住环境。而保护则专注于历史建筑或街区的保护,尤其适用于保存状况良好、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或地区。保护是社会结构变化最小、环境干预程度最低的“更新”方式,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措施。在历史城市和历史街区的更新中,保护强调在改善与维护历史价值之间寻找平衡。
城市更新价值重塑维度
城市更新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过程,涉及对城市空间的物质本体、空间使用和非物质特性的优化调整。这种更新旨在更高效地满足空间使用者的需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的本体性价值、使用性价值和精神性价值[5]。这一过程不仅影响空间内部,也会辐射到周边城市空间,从而带来外部区位性价值的增长或减少。
城市更新促使城市中既存或增量的空间价值在不同地块间重新组合,形成多维空间价值的新稳态。这种重组不仅涉及更新对象空间及其周边,也会在更广泛的城市层面引发包括人口、资源、投资在内的城市要素的空间流动和重新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