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的思维盲点(一)
(2023-09-04 11:21:09)盲点之一:关注市场重于关注管理
过去二十多年的政策经济转型时期,创业家的奋斗过程,抓商机找市场是企业家立足商界的本能特质,现在让大多企业家谈市场、谈营销、谈关系一定如数家珍,头头是道,甚至每一个打市场创业历程都是一部动人曲折充满哲理的故事。研究企业商规的我几乎常年成为这些老板的忠实故事听众,品尝体验他们真情回望的市场竞争成败故事。但几乎找不到几位老板能自信地告诉我:这些年创下的几十亿规模的企业最大的成功是我重视管理。相反,只要提管理,他就会回避、头痛,甚至痛诉,或指责自己的经理不行。创业的初期是打市场,创业的中期是管理企业,创业的后期是管理企业文化。我到任何一家企业只要有30人以上的管理干部,我就问老板:“你们公司的管理最大的问题是沟通不良吧!”老板几乎没有不点头的。当企业解决了市场生存能力后不回头重新疏理自己企业的管理内控流程,这个企业的运作必将因内部失衡走向崩盘。
爱多公司一代理商曾经告诉我,他厂里发三车货给他,有一车是广告单张,广告单张到杭州货运站代理商就直接找收破烂的来当废品买走了。这样使用广告费能不让公司倒吗!企业利润是以销售额减去成本而得来,没有成本监控管理意识的企业是企业面临灾难的开始。松下企业到现在公司还是要求每个职员用办公稿纸必须双面写,未富先阔的企业家能走多远啊!
盲点之二:企业家缺乏对自身创业经历的有效总结
一个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期后一切决策习惯大多是由良好的习惯养成的,而这些良好习惯又都是由创业初期锤炼而成的。故,我从不赞成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推崇成功乃成功之母。正在登上山峰的人去向滚下山坡的人请教怎么上山有多大成功的意义呢。读MBA也好,自学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知识也好,企业家不可得意忘形,失意变形,更不可全面否定自己。低头需要勇气,抬头需要底气,奋斗中的企业家有必要对自己的行业历程做一个理性盘点,把以往成败得失心得总结出来有利于企业家发展的创新。
世界上任何的果子在成熟之前都是苦涩的。成功企业家以平常心思维时发现,创业是艰苦的,回忆是甜美的,向往是动人的。
盲点之三:忽视人才和知识的管理
《天下无贼》中的贼头黎叔名言:“你知道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吗? 人才!”人才可以跳槽,而老板干不好只能跳楼。企业没有人才就谈不上企业未来。大多中小型企业均是精明老板带一群常被他号称为像驴的下属,强将手下是弱兵,这种“马驴文化”特质的企业很难走远,因为老板缺乏选才标准,没有留人方法更不会有人才规划意识,当然缺人才是心中之痛。优秀的企业家会让庸才变人才,劣等企业家会让人才变庸才,为什么?机制比人才重要!没有一套管理人力资源的机制,孔明也不可能为刘备这个老板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中山一台商告诉我,大多人才有依赖感难有归属感,他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每天有工作日记,“没有记录便没有发生”,他每月发工资上司必须查看下属工作日记,经理辞职必须把工作日记留下,下位新经理必须详读上任经理的业务历程。这叫人才可以走,把知识留下,老板不会为离去的人忧伤,只会为留下来的人祝福!方法比知识重要,企业可以管住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思想可不能那么简单地不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