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ESG行动主要发现

《报告》对企业ESG行动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中国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国策引领ESG发展方向
ESG能够有效引导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关注社会环境议题。在碳中和、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引领下,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体系正在加速建设。分析发现,在“自上而下”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推进下,本土ESG事业发展的方向更为明确、动力更加强劲。
以“一带一路”为例,该倡议有助于相关国家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繁荣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意义。研究发现,中国大型上市公司发挥头雁效应,以贸易、投资、金融、基建等方式,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比如,中国中车依托世界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技术平台,为雅万高铁量身定制高速动车组,适应当地运行环境和线路条件,展示着中国铁路、中国制造、中国装备的良好形象;2013-2022年十年间,北方国际累计签约海外项目120余个,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轨道交通、电力设施、石油矿产设施、市政房建、农业民生等基础设施。
国有企业ESG发展总体领先
“先锋100”企业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约占六成,ESG指数平均得分为76.1分。从入选“先锋100”的数量来看,国有企业ESG工作总体领先,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务院国资委对ESG工作的高度重视。2021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统筹推进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与ESG工作,到2022年更是设立了专门的社会责任局进一步加强了推进力量。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广东、上海、山西、四川、云南等地方国资委也将ESG纳入工作范畴,推动着国有企业ESG工作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
ESG发展高地,彰显示范带动作用
从地域分布来看,近八成“先锋100”企业集中分布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其中,36家位于京津冀地区,26家位于粤港澳大湾区,15家处于长三角地区。这些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世界经济融合度较高,分布于此的企业更早接触到起源于西方的ESG理念,ESG工作起步较早,因而ESG表现更加出色。
从城市维度观察,北京、深圳、上海和广州的“先锋100”企业占比达到了六成左右,其中北京占比最高,北京(30家)、深圳(16家)、上海(8家)、广州(6家)正在成为ESG建设的先行示范区。
“先锋100”企业城市分布
注:其他城市企业入选“先锋100”数量均为1,具体包括鞍山、亳州、长春、大连、佛山、哈尔滨、惠州、吉林、昆明、廊坊、龙岩、泸州、马鞍山、宁德、仁怀、文山、无锡、西安、香港特别行政区、邢台、银川、玉环、肇庆(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中国企业主动落实
“3060”目标,“碳”寻绿色未来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出台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已纳入到国家战略与顶层设计中。分析发现,26家“先锋100”企业制定了落实“双碳”目标的专项制度,近九成围绕“双碳”议题制定了目标、战略、规划或者行动路线。例如,东方电气已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成立绿色环保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统筹协调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新奥能源已制定城市燃气甲烷管理、低碳贸易运输、泛能业务能源结构转型、系统能效提升、绿色技术应用及绿色办公六大减排行动,并发布《绿色行动2030》明确公司至2030年的短中期减碳目标以及2050年的长期目标。
同时,超七成“先锋100”企业披露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尤其是环境敏感度较高的制造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披露率达到76%。据统计,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的碳相关指标披露率分别为80%、74%和62%。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已经融入中国企业的发展战略,大企业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国ESG领先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表现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企业坚持党建引领,
完善中国特色ESG治理
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理论重大创新的核心在于强化党的领导,这也是中国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独特优势。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将公司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建立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机制,以推动企业合规性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意识,推进ESG工作。如中国通号持续健全“一个支部一特色”“一名党员一面旗”的党建文化体系,深入开展“强活力、创佳绩、促增长”主题实践活动,聚焦党建融入生产经营的切入点和发力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海油旗下中海油服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履行重大事项决策党委前置程序,以“三会一层”为抓手,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进公司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大企业ESG发展水平与
全球相当,35%达优秀及以上水平
《报告》以截至2023年4月30日的A股、港股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池,依据上市公司市值规模、报告发布情况、影响力、ESG活跃度等要素,筛选出855家上市公司作为评价对象。分析发现,0.2%处于五星佳级水平,1.9%达到五星级水平,8.8%处于四星半级水平,24.1%位于四星级水平,这意味着约有35%的企业达到了优秀者及以上的ESG表现水平。然而,仍有48%处于三星半和三星级水平,这些公司的ESG发展尚有提升空间;并有17%的公司处于两星级水平,ESG工作水平亟待提升。据了解,MSCI全球指数中ESG评级处于领先水平的企业约占28.5%,对比发现,中国大型上市公司ESG发展水平与全球大企业相当。
上市公司ESG评价结果分布
注:
1.MSCI评级分布来源于MSCI ESG,截至2022年底;
2.中国ESG上市公司N=855。
《报告》专门针对中国企业的ESG行动提出了建议:在国家战略引领下,以ESG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深度融入国家战略,要推动行业ESG生态建设,要创造优质民生价值,提升实践水平,加强供应链ESG管理,健全公司治理,完善ESG管理,注重规划引领和制度建设,提高数据披露率,及时发布ESG相关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