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国有资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江苏这样做
(2023-03-22 17:49:49)NO.1陆永泉(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
在听取和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时,我们发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请问省财政厅,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对照国有资产报告内容全覆盖的要求,下一步如何完善报告体例格式、报表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可审性?
张乐夫(省财政厅厅长):
自建立政府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五年来,在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和有力推动下,我省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是不断健全具有江苏特色的国有资产制度体系,推进我省国有资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率先在全国完成省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三是扎实开展“十年一次”资产清查,创新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四是积极探索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计价管理,努力实现报告内容全覆盖。针对委员提出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一、不断夯实国有资产基础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修订《江苏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全面规范资产管理要求;二是进一步加强培训指导,提高我省各级各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履职能力水平;三是进一步推动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清查入账,全面、准确反映存量国有资产价值;四是加快完善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将资产管理业务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会计核算管理、非税收入管理等业务深度融合。
二、着力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能。一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构建“一体两翼”的江苏国有资产管理新格局。二是深度打造政府公物仓,推动存量资产的调剂共享,通过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省级和各市县公物仓整合。三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四是加大国有资产财会监督力度,按照“财会监督长牙齿”要求对国有资产管理事项重点督查。
三、合力提升国有资产编报质量。一是进一步完善报告编制机制,深化财政、国资、自然资源等部门之间“事前沟通、事中协调、事后总结”的协作机制,合力提高报告工作质量。二是及时报告关切重点,针对当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热点、难点,围绕重点目标、重点改革、重点保障等人大代表和社会普遍关切内容,重点进行报告。三是进一步完善报告内容,努力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反映数据分类情况、增减变动及对比情况,对重点工作、重要改革单独形成专项报告,以参阅材料形式供代表审阅。
NO.2蔡任杰(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近年来,一些省份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领域不断加大国有资本布局,江苏省属国有企业产业门类相对单一,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布局较少;在2021江苏省百强创新性企业榜单中,国有企业占比较低,整体实力偏弱。请问省国资委,我省在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面,有哪些具体考虑和针对性的举措?
谢正义(省国资委主任):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历史上国有制造业企业也是比较多的,但在上一轮国企改革和脱困中,江苏国有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改革较早。
这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上做了许多工作。在省级层面,省国信集团一次性出资30亿元参与徐工混改。在徐州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动下,混改取得好的成效,混改后的企业已成功上市。省高投集团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高新技术企业340多家、投资额达到128亿元。在市级层面,南京、常州、苏州等设区市围绕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大国有资本布局,带动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聚集。但总体上,我省国资国企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的投入仍显不足。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优化国有资本战略性布局,促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是一个重点。这方面,要做的事很多。目前,从省级层面,我们认为首先要做,也是目前能做的有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与央企、大院大所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吸引产业类央企来江苏设立实验室,发展新兴产业。江苏有些市也有一些好的做法。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要求,我们也在积极筹划,推进新一轮央地合作。
二是明确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研究确定几个重点,加强省市联动,形成战略协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13个市都很积极,要研究全省如何在科技创新上形成一盘棋。
三是突出企业家的主体地位和人才支撑引领作用。企业发展,企业家十分关键。新兴产业类企业对企业家的要求、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同于基础设施类国有企业。我们在这方面要进一步研究,真正创造一个“国企敢干”的环境。
NO.3
丁锐(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连云港市工业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今年上半年,我省一些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亏损面较大、再投资面临下行压力。请问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我省国有金融企业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还面临哪些现实制约?如何破解?
查斌仪(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稳经济大盘、保市场主体工作部署,会同各有关部门,积极引导我省国有金融企业聚焦实体经济,提高信贷投放精度和效能,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一是凝聚稳增长合力,推动货币金融政策在我省落地落细。会同相关部门成立省级货币金融政策落实专班,围绕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研究制定32条具体落实举措,全力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融资供给。
二是打造融资对接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牵头建设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政银企”融资在线对接。打造省级企业征信服务平台,开展征信数据共享和产品研发,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和获得感。至8月末,平台入驻各类金融机构423家,累计帮助24.98万户企业获得融资2.38万亿元。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引导银行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请印发《银行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效能评价暂行办法》,从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制造业等四个方面制定13个评价指标,综合评价银行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引导信贷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
四是发挥融资担保作用,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大力推进以省再担保公司为龙头、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支撑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至去年末确立机构78家。同时,加强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对接合作,至8月末,国担基金对我省授信规模、当年新增合作规模和累计合作规模分别达1780亿元、1367亿元、4196亿元,均居全国第一。
目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堵点、难点:一方面,征信服务体系尚待完善。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碎片化、分散化,金融机构对企业无法准确“画像”,多依赖抵押、担保等手段增信,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和难度。同时,由于无法精准获取涉企信息,银行往往围绕成熟客户展开“零和营销”,导致信贷供给不均衡、不充分。另一方面,普惠金融政策的宣传推广还要加强。根据国务院大督查和前期调研反映,目前仍有不少中小微企业对普惠金融政策以及相关产品、服务不知晓、不会用、不敢用,有的设区市希望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政策解读辅导力度,推动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转变。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省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普惠金融各项工作部署,紧盯普惠金融工作的难点、堵点问题,靠前发力、精准用力,进一步加大普惠金融工作力度,为全年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NO.4
孙大明(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盐城市主委,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
前不久,省两办印发了《江苏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实施总体方案》,明确了试点范围为省级和南京、苏州、南通三个市。请问省自然资源厅,试点工作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下一步有何打算?
刘聪(省自然资源厅厅长):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做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性安排,旨在解决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不到位、管理权责不明确等问题。我厅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按照试点要求,开展了相关工作。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编制《江苏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实施总体方案》,明确了试点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时间安排,经省委常委会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由省两办印发实施。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相关部门任成员单位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稳妥有序推进试点。二是编制完成自然资源清单,明确代理履行的职责边界。编制了省级自然资源清单,同步指导试点地区编制市级清单。省级清单确定了省政府代理履行的所有者职责,明确了具体履职单位。我省清单经自然资源部审查备案,于今年6月与省级方案一并印发实施。三是开展资产清查,基本摸清资产家底。在南京、苏州和南通开展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查清实物量信息,估算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价值,基本摸清了家底。四是开展理论实践探索,为制度创新积累经验。受自然资源部委托,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评价考核制度研究,初步制定了包括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效益、收益管理、考核监督、损害赔偿等指标的评价考核体系,得到自然资源部充分肯定。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概念新、理念新,比如: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和监管权的关系、国家所有权表现形式、所有权委托代理模式等,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较少,需要我们在后续的试点工作中进一步研究探索。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持续深入推进试点。健全部门协同机制,深入开展各类资源的调查监测、确权登记和资产清查工作,明晰空间范围和权属界线,夯实工作基础。加强与自然资源部工作衔接,密切跟踪国家关于湿地、森林等自然资源资产市场化配置制度文件起草进展,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配套政策制度,确保试点取得预期成效。
NO.5
胡维平(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物理湖泊与水文研究室研究员):
今年以来,我省持续晴热高温少雨,长江、淮河来水严重偏枯,部分河湖库水位下降。请问省水利厅,在统筹水旱灾害防控、保障河湖生态水位和严格河湖空间管控以及推动河湖生态修复方面存在哪些突出制约?如何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