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
(2022-11-10 10:03:37)专业化整合:
聚焦主业 做精一业
陕西省属企业连续三年主业投资占比99%以上,资源进一步向实业主业集中。
“‘一张网’办成了多年想办而未办的大事。”11月1日,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陕西电力)高级工程师林涛说。
林涛所说的“一张网”,指的是国电和地电融合之后,陕西电网由“两张网”融合成“一张网”。
“融合后,全省电网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四统一’。”林涛说,“‘四统一’最直接的好处是,用户的体验更好了。”
比如,融合前,电网节点之间,有的有通道,有的没通道。对部分用户而言,表现为电压不稳、频繁跳闸。现在“四统一”有效疏通了各个节点之间的通道,提高了供电区间负荷转供电能力,从根源上解决了配电变压器过载问题。
陕西电网融合一年多来,国网陕西电力外送电力、内强电网、发展绿电,蹄疾步稳。
“融合后,国家电网进一步加大对陕西的投资。‘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在陕规划投资1000多亿元,相当于‘十三五’期间规划投资的3倍,将彻底解决历史欠账,推动陕西电网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林涛说。
“两张网”融合成“一张网”,是陕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专业化重组的一个成功典型。
专业化重组还推动了陕西建工整体上市、合并陕西交通产业新设陕西交控、合并省市轨道交通企业设立陕西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一批业务结构更加清晰、核心能力更加突出的优势企业相继涌现。
为让企业轻装上阵,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强力推动非优势国有资本有序退出。截至目前,陕西省属企业完成249户“僵尸企业”处置和494户亏损企业治理,累计完成125.1万户“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完成337个企办医疗机构和143个企办教育机构深化改革,58个企办消防机构实现分类处理,248处企业管理的市政设施和260个职工家属区的社区管理机构全部移交属地政府,499户厂办大集体完成改革。
眼下,陕西省属企业主责主业更加突出,连续三年主业投资占比99%以上,资源进一步向实业主业集中。
02
市场化经营机制:
按业绩贡献定薪酬
今年以来,陕西省属企业实现了全员绩效考核,完善了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83户企业实施了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机制,累计激励10287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货车司机对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智能化要求不断提高,AMT(自动化)智能化产品成为货车的标配。
曾经攻克传统变速器技术难关的法士特科研人员,再度攻克了AMT和新能源变速器技术难题。
11月1日,法士特新能源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说:“10月,法士特新能源变速器销量已超出当月行业新能源变速器市场份额的50%。”
法士特各项经营指标连续19年名列中国齿轮行业第一,这与研发人员的努力密不可分。
前不久,法士特高智新工厂全面投产生产“智行”AMT变速器。高智新工厂是法士特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齿轮工艺工程师韩利说:“建高智新工厂完全找不到可以借鉴的模板,从整体设备部署、连接到生产线布局,都是从零做起。”
“优待创新人才、厚植创新土壤是法士特的传统,企业先后为研发人员建立起宽带薪酬为主、期票为辅、绩效激励兼顾、项目摘牌奖励的多元化绩效激励制度,真正让研发人员快乐工作、体面生活。”法士特相关负责人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之后,法士特更加注重培养和奖励科技人才,坚持技术专家与技术管理干部“双通道”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科带头人、首席技术专家等高层次领军人才。2022年,企业有207名研发员工成功晋级。法士特敢于重奖“科技功臣”,近3年,共计奖励84个重大创新成果、1586人次创新人才。
以法士特为代表,今年以来,陕西省属企业实现了全员绩效考核,完善了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有效消除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83户企业实施了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机制,累计激励10287人。
03
陕西西安综改试验:
打造国企改革“升级版”
截至9月底,陕西与央企累计签约项目420个,总投资额10114.73亿元,其中321个项目落地,落地率76.43%
“陕西西安综改试验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推动区域内央省市三级国资国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全力打造‘一盘棋’改革示范。”陕西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3月,省市两级国资委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围绕综改方案,先后梳理完善工作台账、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实施主体,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