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四五”产业发展向何处发力

(2022-06-30 10:16:49)

产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核心所在。在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技术革命,作为一个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大国,产业发展应该抓什么、到底该向何处发力,关系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也关系着中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了明确的指向,既对传统的产业基础——制造业发展提出了要求,强调“提升制造业根植性”,也对抢占产业发展先机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前瞻谋划未来产业”。要看到的是,无论是“制造业根植性”,还是“未来产业”,都是我国首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系统提出,体现了中央对“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的科学判断和战略布局。那么,如何理解其中的重要内涵、如何把握其背后的战略价值、如何系统谋划有序推进?本文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解读,以飨读者。


立足现实基础:增强制造业根植性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jAhWQu2GaC2iajicpjmfdBrESVHZ910B3fKd5icwFKo1bTPAzjWXMgEOnMsYCibZXZLibddaPyoRadIOicGADF9bvfFQ/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作者:李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时期,增强制造业根植性,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其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来源多元,需要多方发力。

 理解丰富内涵 

理解制造业根植性,首先要从当前全球产业分工趋势来把握。在高度分工的全球生产网络中,企业根据生产所需要素投入和各国资源禀赋特点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优区位。当一国要素禀赋发生改变从而与产业所需要素投入不匹配时,该产业就会从一个国家向外转移。如果原有的产业转移出去而接续替代产业没有培育壮大起来,就会造成该国“产业空心化”。近年来,发达国家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发挥低成本优势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的压力加大。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对全球供应链安全造成严重冲击,凸显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推动制造业的本土化趋势。要看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需要增强制造业根植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保持经济循环的畅通和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所谓根植性,与植物的生长过程具有相似性。植物通过根系获得水和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根系越发达的植物,生长得越茁壮,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也越强。一些植物还具有根部分蘖的特征,从根部长出不定芽,伸出地面而形成新的植株,使种群发展壮大。与植物生长类似,产业也嵌入在一国经济、社会体系之中,通过汲取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发展。产业根植性取决于产业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中各种要素之间以及构成产业的企业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表现为产业抵御内外部环境变化而持续发展的能力。如同根植性强的植物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一样,根植性越强的产业越能抵御内外部环境变化,具有越强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

 把握重大意义 

提升制造业根植性在当下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和价值的。这不仅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资源禀赋条件变化的要求,也是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需要,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根植性有利于制造业抵御各种风险。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层出不穷,技术颠覆性变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重大疫情冲击、国家间关系的变化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制造业供应链中断、生产能力向国外转移。而国内不断上涨的生产成本、紧张的土地空间等,也加大了制造业向外转移的压力。这些内外部因素变化都可能使我国制造业发展受到影响,短期表现为国际竞争力下降、产出减少,长期则会造成生产能力衰退和产业萎缩。


增强根植性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需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制造业的根植性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基础支撑。保障产业安全,要求制造业不会因为外部冲击发生供应链中断或由于过快向外转移形成产业空心化,强大的制造业根植性能够实现各种条件下的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转。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要求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物资得到充足和及时的供应,强大的制造业根植性能够实现各种情况下日常生活物资和应急物资的生产和供应。


增强根植性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国内大循环的支撑。只有制造业具有强大的根植性,才能够保障国内供应链的稳定和产业循环的畅通;只有制造业具有强大的根植性,才能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防范全球供应链中断,实现产业链的平稳运转;只有具有强大的根植性,才能保证制造业的繁荣,从而形成巨大的国内产业需求并带动消费需求,形成对全球资本的巨大市场吸引力,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需求带动国际大循环。

 找准五大来源 

在把握制造业根植性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分析的是,制造业根植性到底来源于何处?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总的来看,产业的根植性依托于产业所处国家的要素禀赋条件与产业生态,也受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其一,高素质的人才是根植性的基础。在现代经济中,土地、自然资源、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作用相对下降,知识、技术、管理等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显著增强。而知识、技术、管理等高级生产要素是内化在高素质人才之中的。人是生产力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持续增长动力以高素质的产业人才为基础。产业人才包括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的科学家、工程师,拥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具有企业家才能、熟悉市场和用户的经营者、管理者等。相对于商品、资本或技术,人才的跨国流动受到更大的限制,因此拥有高素质产业人才的国家,其产业发展更加不容易受到外部竞争的影响。


其二,不断增强的创新能力是根植性的源泉。建立在自然资源、初级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之上的产业,很容易由于本国自然资源的枯竭、生产成本的提高或国外更低成本生产者的出现而丧失国际竞争力,从而陷入衰退或向国外转移。而建立在创新能力之上的产业不但有更大利润空间可以消化成本的上涨,而且由于知识、技术积累和能力形成的长期性,更难以被竞争者模仿和替代。此外,产业是不断演进、动态变化的,技术突破会引发产业供给侧的变化,市场需求变化也需要通过创新创造新供给。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与产业的要素投入需求不匹配时,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推动产业的持续升级和接续替代产业的孕育壮大,从而使制造业作为一个整体保持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