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茉莉茶香

(2018-04-14 09:35:49)
分类: 茶事
茉莉茶香
小小的茉莉花,特神奇。


茉莉茶香

 

听雪女子

 

中国是茶的故乡。育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种繁多。在众多的茶品中,有一种茶极具人气,可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深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这就是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是将含苞待放的茉莉鲜花,与经加工干燥过的绿茶,混合窨制而成的再加工茶,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清代被列为贡茶。

茉莉花茶产地众多,粉丝也众多。在古代,其粉丝既有王公贵族,也有平民百姓;既有文人骚客,也有威武将军。这在诸类茶粉中不多见。因产地不同,其制作工艺及品质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这也是该茶“一说黑茶,一说绿茶”的缘由。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七个省市盛产茉莉花茶,分别是:福建、江苏、浙江、四川、安徽、广西、重庆。最著名的有两地,一是福建福州,产量最大;一是安徽歙县,文化气息最浓。

茶,被誉为国饮。从大类分,有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红茶等六大类(一说七大类);若再细分,不下一、二百种之多。为什么在这么多的茶叶中,茉莉花茶最有人缘?

 

(一)

 

茉莉花茶,香啊!

应该说,凡茶,都香。否则,就失了茶的意义。但,茉莉花茶之香,是奇香不绝!人们这样评价它:其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色泽黑褐油润,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首先,茉莉花本身就有“天下第一香”之称。宋代诗人江奎的《茉莉》赞曰:“他年我若修花史,列做人间第一香。”其次,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极其独特,坚固了茶的香气。

前几天,闺蜜请我喝茶,说有上好的茉莉花茶。怕我不信,她打开茶叶罐:“看看,都是茉莉花”。果然,打开罐子的一刹那,一股浓香直冲脑门。我看到,茉莉花很多,有的颜色还很白。我笑而不语。她问,怎么不说话?我问:在哪儿买得?她说网购的。我直白她:你上当了。好的茉莉花茶,只闻花香,不见花影,因为这种茶是“窨”出来的。

窨,是让茶坯吸收花香的过程。窨有讲究,有“三窨一提,五窨一提,七窨一提之说”。就是说,一遍两遍不行,得三到七遍,才能让毛茶充分吸收茉莉花的香味。每次窨花之后,还要筛出废花,然后再次窨花,再筛,再窨花,如此往复数次,这才得以让花香保持长久,冲泡数回仍香气犹存,特“皮实”!这一点,甩出绿茶几条街。绿茶之香也沁人心脾,但三酌过后,就淡而无味了。

闻醇香,觅芳踪,会自然寻到安徽歙县。我更愿意相信,这里的茶香更悠久,因这里优渥的自然条件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这一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润,降水充沛,特别适合茶叶的生长与栽培,也特别适宜茉莉花的生长。勤劳的人民没有辜负大自然的馈赠,把这里培育成了著名的茶乡: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歙县茉莉花茶等等,闻名遐迩,绵延千年。

歙县为古徽州府所在地,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也是著名的“中国徽墨之都”和“中国歙砚之乡”,更是在明清两代曾辉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里。程朱理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盆景、新安医学、新安文学及徽戏、徽墨、歙砚、徽菜等都闪耀着徽文化的灿烂光芒,在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

可以想象,当年的歙县,大咖云集,热闹非凡。文人雅士赏读砚墨,商人大贾寻找商机。整个县城,从早到晚飘逸着墨香、茶香。不信,你看——

宋代布衣毕升,从一条小巷走来,他手里的活字版印刷术,掀起了印刷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明代进士许国,从那条最宽的街道走出,走向权利的中心北京城,位居文渊阁大学士,后又衣锦还乡。家乡人民永志他的功勋,修建了被现代人誉为“东方凯旋门”的许国石坊——现在,许国石坊依然安静守望着这里的百姓。

还有制墨大家曹素功、新安画派奠基人渐江、清代著名画家和书法家汪士慎、现代国画大师黄宾虹等等、等等。他们无一例外地揣着墨香,口留余香,从千年芳径走出,让这个小县城,一次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对家乡的茶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强烈的感情。他说:“我们徽州的土产本来不错,你看朱晦庵、戴东原诸位先贤,那一位不是土产”?“譬如茶叶是家乡的土产,我们徽州人是没有不喜欢喝徽州茶的”。他“以茶办学”,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名垂史册!

徘徊在歙县那条飘着茉莉花香的古街上,傻傻的分不清,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到底是先有的墨香再有的茶香,还是先有的茶香再有的墨香?从这里走出的数不清的先贤们,他们镇尺旁的盖碗杯里,到底是放得黄山毛峰,还是太平猴魁?是祁门红茶,还是歙县茉莉花茶?

千年的青石板呀,你可解其中的谜团?

 

(二)

 

亲民、接地气,是茉莉花茶另一个突出特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足、文明的提高,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可以不喝酒,不能没有茶;可以食无肉,不可饮无茶”。对茶叶的需求,催生了茶叶市场,也激扬了茶叶价格。不客气讲,现在有的茶品,离普通百姓越来越远了。

但,茉莉花茶,不是。

感谢茉莉花茶的传承者们,他们在千方百计留住茉莉花茶香韵的同时,没让它沾染太多的铜臭味,使得茶粉们可以一直喜欢着自己的喜欢。

物美价廉,是最霸气的亲民。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茉莉花茶的主要消费地是我国的东北、华北,京、津、冀,济南、成都等地。真为劳动人民的智慧点赞!西部高原,游牧生活,就得是砖茶那样的发酵茶才能平衡人的生物钟;南方闷热潮湿的气候,不是红茶、乌龙茶,怎么能把体内的湿气排出?江浙一带,气候适宜,风调雨顺,崇尚淡雅,绿茶、白茶最适宜。东北、华北一带,气候干燥,缺花少朵,茉莉花茶非常应景。

旁的地儿不说,就说北京吧。皇城根下的人,什么没经过,什么没品过?但老北京就好这一口!数九寒冬,室外白雪飘飘,室内茶水鼎沸,茉莉花茶的屡屡香气,那么滋润,那么提神儿,把人熏得暖暖的。摒心静气,悠哉品茶,呷一口得三味:一得温馨平气;二得扶正固本,三得益寿延年——老北京的讲究,不足为外人道也。他们看惯了风起云涌,听惯了烈马嘶鸣,最看重“闲看云卷云舒,笑看花开花落”,虚头巴脑的东西从不放在心里,就图个生活安逸。茉莉花茶,多实惠!除了香气四溢,皮实经泡,还有“安神、解抑、健脾、理气、抗衰老、防辐射、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功效,试问,什么茶能与之相提并论?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场景,换上白茶,是不是就大打折扣?

想起了苏东坡的一句诗:“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是啊,佳茗从来似佳人。绿茶净若处子,清丽素雅;红茶美如东方少妇,温顺柔情;白茶仙如道姑,超然出世,不食人间烟火;乌龙茶魅如大牌明星,风情万种,风韵迷人;普洱茶似仙、似妖、似鬼、似怪;茉莉花茶则像邻家小妹,亲切,可人。

这样的“妹妹”,谁人不喜欢?


                                                                                             2018年4月14日写于听雪书屋

茉莉茶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鹅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