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一篇一篇解读统编》心得体会

(2021-01-12 18:18:02)
分类: 读书随笔

低学段写话怎么教

                     ——读《一篇一篇 解读统编》心得体会

夏登芳名师工作室

      庐江县城南小学   周鹭婷

相信各位对于何捷大师并不陌生,他是“游戏作文”、“百字作文”的创始人和倡导者。本学年,我利用空闲时间拜读了何老师的《一篇一篇 解读统编——小学语文统编新课这样教》系列著作,正好自己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因此就一、二年级卷的写话教学解读,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线老师都知道,统编教材特别重视“表达”,从一年级就安排了“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中还有“字词句运用”,也尝试着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而在二年级正式编撰了写话内容,可以说是有条不紊地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目标设定来确定学习内容。但是起步阶段的写作教学,到底写成什么样才好呢?何捷老师主张:“写故事”最好。故事,可以自己创编,心里想到什么故事,就写出来,每一个故事都是原创;故事也可以是转述他人的,听别人说了故事,自己再说一遍,用自己的方式来写,这也是一种原创;故事还可以是续写的,听到一个故事后自己有些感受,结合原故事,继续往下写。起步阶段写故事,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笔录,另一种方式就是先把故事说出来,录制下来,然后再用语音转化软件进行转译。

那为什么起步阶段可以写故事呢?何老师给出四个理由。

其一,因循经验。许多学生基本上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故事在他们的言语中是最具有经验色彩的。所以,从熟悉的写起,写好故事,无疑是最适合起步阶段的写作类型。而故事是开放的,灵活的,体式要求上并没有太多限制,具有“散文”的特质,不会带给学生畏惧,反而给了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

其二,适合儿童。根据心理学研究,学生在这个学段,正处于想象发展的敏感期。心理学主张:教学应该配合敏感期集中发力。在起步阶段,写故事适合儿童发展想象力,表达想象世界的需要。主张写故事,就是在更大程度上让教学集中发力,指向想象能力的提升,实现想象创意的激活,让想象成为这个学段的“特长”。伴随着写故事提升想象,无疑是最合适的。

其三,便于延展。起步阶段写故事,之后在第二学段、第三学段乃至第四学段不断延伸拓展,学生能按照《课标》中的要求,尝试写各种文体,写各类文章,达成写作教学要求中的各项能力发展。故事中涵盖三种典型的表述形式,有利于之后的持续写作实践。第一种是记叙性表述方式。故事的情节需要记叙,要运用语言实现传情达意。第二种是说明性表述方式。在故事中常常会遇到诸如长辈跟晚辈讲道理,同伴之间互相说理等情形,这些是说明性表述类型的实际运用机会。第三种是议论性表述。故事中还会出现不同角色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遇到问题大家议论纷纷,各自表述出自己的观点等情形,观点的交锋无疑是为议论性表述腾出练习空间。一句话概括:会写故事的学生,能较为轻松自如地写各种文章。

其四,乐于分享。故事是最适合分享的,因为它具有四种无法替代的能力,第一,故事最具活力。例如上古的创世纪神话,历经千万年延续至今,口耳相传,代代不息,就是最好的佐证。第二,极具传播力的故事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写作动机,让他们在听故事、讲故事、欣赏故事的过程中,培养起写作的趣味体验。第三,故事是具有影响力的。故事写作,有利于从一开始就让教学切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故事由语言构成,故事好听就是因为语言运用得当;故事中带有浓厚的审美意味,要想影响别人,必须在文字中给予正能量,让高雅、正派的故事传播美的力量。所以,我们常见儿童故事中出现“大团圆结局”,故事中的“女巫一定要死”,故事中的“王子和公主会幸福地在一起”……这些都代表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创编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思维锻炼,思维像肌肉,越练越强壮。故事中带有各种各样的文化,例如传统文化、儿童文化、民俗文化等,写故事、讲故事就是传承文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关键词——语言、审美、思维、文化,都在故事写作中得到确证,从起步时就得到落实。第四,故事还是最具功能性的。写一个故事给同学看,或是关注同学的故事,故事天然带有“交友功能”;故事中带有显而易见的智慧因素,具有“启智功能”,太多人是听故事成长与明理的;故事中带有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美德,具有“美育功能”。如,一上《乌鸦喝水》一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要让孩子体会到乌鸦的聪明,学习乌鸦遇到困难肯动脑筋想办法的美好品德;一下《小猴子下山》告诉孩子们,做事情必须目标明确,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中华民族历来喜欢用故事滋养入性,我们会把需要学生形成的美德,用故事的方式传递,让其潜移默化地接受。

何捷老师还针对起步阶段的写话评改,结合经典案例,给出了他的建议。案例如下:“我的好朋友他的妈妈是老师我的好朋友他很师他是男的喜欢玩战斗游戏。”如果我们碰到这样的习作,会怎么评改呢?大多数老师可能会说“这句话中存在一个错别字”、“这句话应该要有逗号”、“好朋友的名字应该出现”……但细看这一写话片段,我们发现:其一,做到了按照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同时还强调了这个好朋友的特殊性,一切源于生活,基于喜爱,写的是“心里话”;其二,“很帅”、“战斗游戏”等词汇都属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其三,一句话的末尾标注了句号,做到了根据需要,使用句号进行表达。那么教师的评改如何去改进呢?

何捷老师的做法给了我非常好的启发。

第一,根据《课标》,第一学段写话,要注重“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而写话中,明显缺少逗号,应该建议小孩自己标注,鼓励自己修改。教师可以说:“这句话虽然好,但我读起来总是气喘不过来,你少了逗号,一口气读下来真累。试试看,哪里可以添加上逗号?”

第二,归还修改权,教师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此案中,教师的修改属于“替代修改”还可以组织更多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例如之前的“加逗号”,可以说:“不如,请小朋友自己试着添加一下逗,让我们读起来气更顺畅。”如果此话是现场同学写的话,还可以说“也许你自己改不了,请同伴帮帮忙吧”有人给出“提升型”修改建议。例如,增补“帅”,是什么样,请具体写出来;增补“战斗游戏”有什么;删除“我的好朋友的妈妈是老师,让写话意思更加集中等。不少教师都主张“让变化发生在当下”“教学要有明显的增量”,这些建议看起来是有助于写话品质提升,然,实际上真要这么做,存在以下几个值得商榷之处。

其一,“变化”不需要时时发生。相对于“拔”出来的“变化”,更有价值的是“呵护”,小孩写话时那种纯粹自然、浑然天成的状态,是要悉心呵护的。在他们初次体验表达的成功与快乐时,立刻要求根据大人的彦见予以改进,改到“大人喜欢的样子”,这就是拔苗助长。其实,变化是有的,只是发生在当下的显而易见的变化,不应是教学中着力追求的。

其二,超“标”,就发生在急切的关爱中,这样的要求,已经超越了《课标》中对第一学段写话的要求,诸如“写具体”“写生动”等,应该是有序安排在第二或者第三学段的写作教学中,而不要“一步到”。教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基于经验的。例如,曾经看到过的优质表达,印刻在意识中,如今在无意识状态下,依赖经验直接提出,很容易被确认为“爱的教育”。有个故事说:唐僧发现孙悟空的裤子上有洞,为其缝补;第二天又破了,继续缝补;第三天又破了,继续缝补……孙悟空最后忍无可忍,告诉师父“这是尾巴伸出去的地方”。爱心,要用对地方才有效

其三,“创造性”和“格式化”表述,层次差距就在“心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小孩的表述虽然简单,但创意的成分较大。因为是在自然、欢喜的心态中写出来的。而教师提出的“格式化”修改,是在受命而为的心态中写出来的,是为了取悦他人的。从写作情态上看,真要按照提示修改,无异于异化写作的心态,把写作的心流往低处引。《课标》中描述的“假话、空话、套话”,就是在这样的为难中写出来的。所以,维护写作的原生态,就是和“假话、空话、套话”说再见的路径。起步阶段走对路,未来才有可能抵达写作的圣境。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起步阶段的写话评改,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用培育种子成长的心去对待,还要有工匠精神落实规范。这样,写作的苗子才能茁壮成长。

在教学“写话”方面,何捷老师还有四大妙招:首先,“说”为先锋。写话前先让学生充分说话,其实“说”就已经完成了对“写”的预备、辅助作用。其次,“写”为主力。主张“当堂写”、“完整写”、“读写联通”。再次,“改”为补给,教师修改注意规范,最好的改应该是“面批”。最后“用”为大帅,让学生将写话“用”起来。

何捷老师的《一篇一篇解读统编(一二年及卷)》可以说是我的及时雨,让我对统编教材低学段的写话教学不再陌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