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门道文化|冬不拉:东不拉啊东布拉

(2018-10-08 09:09:26)

门道提示|农历八月二十九


冬不拉,是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族的传统弹拨乐器,在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新疆的哈萨克族中尤其流行。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琴杆细长,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两种。一般用松木或桦木制作,琴颈即指板,过去多用整木斫成。音箱上有发音小孔,张羊肠弦两根,琴身有羊肠弦品位。是哈萨克斯坦人的传统乐器。

 http://static.1sapp.com/image/p/2018/09/30/1538273907523832.png


冬不拉音量并不大,但音色优美。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运用冬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表现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指法有一弹一挑、两弹两挑、两弹一挑、一弹两挑、连奏、拨奏等,还可演奏泛音、滑音、和音(外弦奏旋律内弦配和音)。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可有多种变化。尤宜于表现快速乐曲。

 http://static.1sapp.com/image/p/2018/09/30/1538273916904657.png


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演唱者既可用于自弹自唱,也可用于独奏或乐器合奏,表现力非常丰富。而且它轻便,易于携带,适合于草原上迁徙不定的生活,故深受人们的喜爱。

 http://static.1sapp.com/image/p/2018/09/30/1538273926633059.png


冬不拉的种类繁多,大都由整块松木或桦木凿成,雕刻精细,镶嵌美观。音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三角形,以近代诗人阿拜的名字命名,叫“阿拜冬不拉”;一种是椭圆形,以哈萨克的民间阿肯江布尔的名字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两种冬不拉,外形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琴弦用羊肠制成,多数为两根,也有三根的。现已改用尼龙缠钢丝弦代替了羊肠弦,并增加和使用铜质品位。

 http://static.1sapp.com/image/p/2018/09/30/1538273938641049.png


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变化多端,尤其适合表现快速的乐曲。哈萨克族的音乐工作者,对冬不拉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钢丝弦,扩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制成有高低音不同的冬不拉。如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不拉、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

 http://static.1sapp.com/image/p/2018/09/30/1538273948834679.png


演奏冬不拉,将琴斜置于怀中,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弹拨。左手按弦时,多用食指和拇指,其次是中指和无名指,小指很少使用,右手主要用食指和拇指拨弦,其余三指少用,有时也使用拨片弹奏。一般以外弦奏旋律,内弦作和弦衬托,有时也相反,还经常用内外弦同时弹奏旋律。


http://static.1sapp.com/image/p/2018/09/30/1538273960713227.png

 

冬不拉艺术历经历史的积淀,主要由弹唱音乐、乐曲、民间舞蹈音乐、演奏方法与技巧、乐器与制作工艺五大部分组成。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流行文化风靡草原,使民族文化中的冬不拉艺术受到猛烈冲击,一些传统曲目和制作工艺已处在失传边缘。经过两年多的准备,我国于2009年正式启动了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冬不拉艺术”保护项目,使这种古老的音韵能够和铁尔麦一样——继续流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