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篆刻艺术

标签:
篆刻技艺 |
分类: 艺术生活 |
篆刻是一种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艺术;从秦汉一直延用至今的权威的信物,曾一度被人们视为雕虫小技,而今又重新崛起,傲然挺立于艺术之巅。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发布,把它的形象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每一个人都认识了它。十三亿中华儿女认识它了,六十亿世界人民也认识它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中国的篆刻艺术。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2/6a0683755e5a46898a77fcd58fb7e458.png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也就是后来人们说的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2/85ebcddcc9c14535aa47459ac03b8334.png
篆刻的“篆”字,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竹”。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2/340c93ebf89b4660b49440eec5a2b570.png
到了秦始皇时,将全国书体作综合整理,书分八体,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便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也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而此治印之学也有人直接称为“刻印”、“铁笔”、“铁书”、“刻图章”等。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2/d99d47fb404d4e8683ca229cd398cc87.png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可以说,篆刻艺术是用刻刀在石头上写书法。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2/597be3f07e2545d7962e33462ecf23e2.png
篆刻与篆书的学习是分不开的,那些急功近利不学书法而直奔篆刻的人是不会有多大成就的。篆刻以刀法至上,而刀法种类繁多,需要付出很多心血花大量的功夫才能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