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经》阅读笔记(二)

分类: 子集类读记 |
《黄帝四经》(微信读书)
(张景张松辉译注中华书局四月一日出版中华书局有限公司授权微信读书进行制作与发行)
阅读笔记(二)
“[强生威,威]生惠,惠生正,[正]生静。静则平,平则宁,宁则素,素则精,精则神。至神之极,[见]知不惑。”
(君主强大了就会有权威,有了权威后还要注意施惠于民,施惠于民就能够顺利推行政令,顺利推行政令就能够使国家安静。国家安静了社会就会太平无事,社会太平无事了君主就能够身心安宁,身心安宁了就能够恢复自己的素朴天性,恢复了素朴天性就能够做到精诚专一,做到精诚专一就能够获得最高的精神境界。当精神境界达到极致的时候,遇见事情就不会迷惑。)
——P101
“臣不亲其主,下不亲其上,百族不亲其事,则内理逆矣。逆之所在,胃之死国。”
(大臣不热爱君主,下属不热爱上级,各行各业的人不热爱各自的本职工作,这就是违背了治国规律。发生违背自然规律和治国规律的国家,就是即将灭亡的国家)
——P105
“用国而侍其强者,弱。”
(使用国力进攻他国如果仅仅依赖自己的强盛,国家就会变得衰弱)
——P111
“赢极必静,动举必正。赢极而不静,是胃失天;动举而不正,[是]胃后命。”
(国家发展到极为鼎盛的时候就一定要安静下来,一切行为都要符合正理。国家发展到极为鼎盛的时候却还不愿安静下来,就会失去天助;行为不符合正理,这就是违背了天道。)
——P111
乱积于内而称失于外者伐,亡刑成于内而举失于外者灭,逆则上洫而不知止者亡。(P130)
(国内动荡不安却又在外交上举措失当的君主,就会失败;国内已经出现了败亡的迹象却又在外交上出现失误的君主,就会灭亡;违背天道、傲慢骄横而又不知改正的君主,就会亡国)
——P130
2.
如燔如卒,事之反也;如繇如骄,生之反也;凡万物群财,絩(diào)长非恒者,其死必应之。三者皆动于度之外,而欲成功者也,功必不成,祸必反[自及也]。
(事物如果发展到了极盛,就会由兴盛走向衰落;人如果骄傲了,就会由生存走向死亡;所有的万事万物,如果过分生长而超出了常规,衰亡就一定会到来。上述的三种情况都是因为其自身的活动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法度,却还奢望着功成名就,他们是绝对无法成功的,而且还会自取灾祸)
——P127
3.
“刑德相养,逆顺若成。刑晦而德明,刑阴而德阳,刑微而德章。其明者以为法,而微道是行。”
(刑罚与恩德要相辅相成,那么无论是背逆天道还是顺应天道的事情就都能够处理成功。刑罚属于晦暗一类的事情,而恩德属于光明一类的事情;刑罚属于阴气一类的事情,而恩德属于阳气一类的事情;刑罚属于微暗一类的事情,而恩德属于彰显一类的事情。要把自然、社会规律作为法则,要遵循自然、社会规律做事)
——P180
4.
“凡变之道,非益而损,非进而退,首变者凶。”
(凡是进行变革的结果,不是受益就是受损,不是进步就是退步,一般来说首先进行变革的人会遇到凶险)
——P236
5.
“帝者臣,名臣,其实师也;王者臣,名臣,其实友也;霸(去雨,音bà)者臣,名臣也,其实[宾也;危者]臣,名臣也,其实庸也;亡者臣,名臣也,其实虏也。”(P238)
(能够称帝的君主,他们的大臣,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被君主视为老师;能够称王的君主,他们的大臣,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被君主视为朋友;能够称霸的君主,他们的大臣,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被君主视为客人;国家危亡的君主,他们的大臣,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被君主视为雇工;亡国的君主,他们的大臣,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被君主视为奴隶)
——P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