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说新语》阅读笔记(一)

(2020-10-22 11:05:34)
分类: 子集类读记

《世说新语》

([南朝]刘义庆著 沈海波译注 中华书局20097月第一版20108月北京第五次印刷)

阅读笔记(一)

 

1.    关于本书与作者

《世说新语》阅读笔记(一)

本书系中华书局“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之一。为《世说新语》的选编译注本,并非全书。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志人笔记的代表作,作者是刘宋临川王刘义庆。全书共36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直至刘宋初年近三百年间的人物故事,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诸多方面,保存了大量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全书36篇分别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隐、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誔、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本书对全书各篇均有选编,但全书1130则,只选了255则,选取比例为22.57%,不足四分之一。

卷首四篇,称为“孔门四科”,后世有“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后汉书·郑玄传》)的说法P1

《世说新语》以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著称于世,往往只言片语就可以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鲁迅曾经评论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

读《世说新语》不能不读南朝梁刘孝标的注,《四库全书总目纲要》:“孝标所注,特为典赡……其纠正义庆之纰缪,尤为精核。所引诸书,今已佚十之九,惟赖是注以传。”

——根据前言、目录、靡页等整理2015/1/12

 

2.    关于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又称名士风度,有三个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饮酒、服药、清谈。

——前言P2  2015/1/12

 

3.    关于清谈

清谈起于汉末,名士群集,臧否人物,评论时事,称为清谈。

魏晋清谈侧重于玄学。

——前言P3  2015/1/12

 

4.    关于考据家四大依据

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

——前言P5  2015/1/12

 

5.    关于德行篇(1

郑玄注《周礼·地官·师氏》:“德行,内外之称,在民为德,施之为行。”

本篇共47则,以至孝故事居多,本书节选了其中12则。

——P1  2015/1/12

 

6.    关于言语篇(2

言语是指人的口才辞令。魏晋清谈追求语言的简约清新,往往只言片语,即有绵深之意味。言语不仅是品评士人才华高低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士人跻身名流的重要手段。

本篇共有108则,本书节选10则。

——P14  2015/1/12

 

7.    关于政事篇(3

政事,指政治事务。士子们要兼济天下,从政为官是必由之路。为政之法,因时而异;但为政之道,则亘古不变。本篇记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体现为政准则的故事。

本篇共26则,本书节选了其中6则。

——P27  2015/5/23

 

8.    关于文学篇(4

文学,“孔门四科”之一,原指礼乐制度,后泛指学术。

本篇共104则,本书节选了其中23则。

——P33  2015/5/24

 

9.    关于方正篇(5

方正,指人的品德正直不阿,不为外力所屈服。“贤良方正”是历代选士的重要标准。

本篇共有66则,记载了魏晋士人们刚正耿直、不畏权威、尽忠节孝、舍生取义的故事。本书节选了其中15则。

——P60  2015/5/24

 

10.        关于雅量篇(6

雅量,指为人具有宽广之胸怀、淡定之气度、优雅之涵养。

本篇共有42则,广泛地反映了魏晋士人志存高远、淡泊宁静、宠辱不惊、虚怀若谷、视死如归的胸怀和气度。本书节选了其中11则。

——P77  2015/5/24

 

11.        关于识鉴篇(7

识鉴,指对人或事物的认识和鉴别。

本篇共28则,主要集中于对人物的品评和识鉴,展现了魏晋士人审时度势、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和决断力。本书节选了其中9则。

——P89  2015/5/24

 

12.        关于赏誉篇(8

赏誉,指对人物的鉴赏和赞誉。赏誉与识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角度说,赏誉也是对人物识鉴的标准。

本篇共156则,反映了魏晋士人重精神、重气度、重才智、重悟性的鉴人角度,描绘了名流大家们高蹈玄远的风骨。本书节选了其中5则。

——P100  2015/5/25

 

13.        关于品藻篇(9

品藻,品评人物,鉴别流品。《赏誉》品评的是单个人物,而《品藻》则重在月旦人物。

本篇共有88则,本书节选了其中6则。

——P107  2015/5/25

 

14.        关于规箴篇(10

规箴,指对别人的言行进行规劝和告诫。

本篇共有27则,内容涉及国计民生、家族声望、个人毁誉,规箴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借古讽今,有微言大义,有直言相劝,很好地反映了魏晋士人率真的人格魅力。本书节选了其中9则。

——P113  2015/5/25

 

15.        关于捷悟篇(11

捷悟,指思维敏捷、反应快速、领悟能力过人。捷悟是悟性的高层次境界,是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

本篇共有7则,其中有关曹操和杨修的故事经过《三国演义》的演绎,得到广泛流传。本书节选了其中3则。

——P123  2015/5/25

 

16.        关于夙惠篇(12

夙惠,指早慧,俗称早熟。

本篇共有7则,本书节选了其中6则。

——P127  2015/5/25

 

17.        关于豪爽篇(13

豪爽,指性格豪迈、行事爽快。豪爽是一种气度,是性情的自然流露,展现的是魏晋士人开阔之胸襟。

本篇共有13则,本书节选了其中5则。

——P134  2015/5/25

 

18.        关于容止篇(14

容止,指人的仪容举止。

本篇共有39则,叙述的对象均为男子,生动具体地反映了魏晋士人的审美情趣。本书节选了其中6则。

——P140  2015/5/25

 

19.        关于自新篇(15

自新,指改过从善,重新做人。

本篇只有两则,其中周处的故事流传最广,京剧《除三害》即以此为蓝本。本书未做删节。

——P146  2015/5/25

 

20.        关于企羡篇(16

企羡,指企盼仰慕。

本篇共有6则,颇能反映魏晋士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本书节选了其中3则。

——P150  2015/5/25

 

21.        关于伤逝篇(17

伤逝,指对亡者的哀伤悼念。重情、钟情是魏晋名士之风。

本篇共有19则,本书节选了其中5则。

——P154  2015/5/25

 

22.        关于栖隐篇(18

栖隐,指无意仕途,隐居赋闲。魏晋时期隐逸之风盛行,很多名士旷达任放、傲世独立,他们不以功名利禄为务,或离群索居,或遁迹山林,追求内心世界的满足。也有所谓的“朝隐”。

本篇共有17则,展现了魏晋时期心神超越的名士风范,本书节选了其中5则。

——P160  2015/5/25

 

23.        关于贤媛篇(19

贤媛,指贤淑的女子。

本篇共有32则,展现了魏晋时期上流社会中的妇女形象,她们或德才兼备、或相夫教子、或母仪垂范,其风采跃然纸上。本书节选了其中12则。

——P167  2015/5/26

 

24.        关于术解篇(20

术解,指通晓各种技艺,包括占卜、风水、医药、音乐等。魏晋时期占卜、风水之学大盛,很多士人都以卜筮闻名,郭璞甚至为后世阴阳家奉为祖师。

本篇共有11则,大多涉及卜筮,迷信色彩较为深厚,本书节选了其中2则。

——P180  2015/5/26

 

25.        关于巧艺篇(21

巧艺,指精巧的技艺。这里所说的艺主要属于艺术的范畴。

本篇共有14则,记载了魏晋士人在绘画、书法、棋艺、建筑等方面的精巧技艺。本书节选了其中7则。

——P184  2015/5/26

 

26.        关于宠礼篇(22

宠礼,指宠信和礼遇。

本篇共有6则,本书节选了其中2则。

——P190  2015/5/26

 

27.        关于任诞篇(23

任诞,指任性放达。魏晋士人不满于旧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之自由和精神之解放,形成了“指礼法为俗流,目纵诞以清高”的风尚。任诞的表现形式多半离不开饮酒。饮酒不但是魏晋风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还是士人消灾避祸的重要手段。

本篇共有54则,反映了魏晋士人纵酒放达、诋毁礼教、愤世嫉俗、傲骨铮铮的精神面貌。本书节选了其中21则。

——P193  2015/5/27

 

28.        关于简傲篇(24

简傲,指简慢高傲。简傲本来是一种无理的举动,但魏晋士人出于对旧礼制的反抗,故意做出各种简傲的行为,并形成一股慢世之风。

本篇共有17则,本书节选了其中8则。

——P212  2015/5/27

 

29.        关于排调篇(25

排调(diào),指幽默。魏晋士人的排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戏谑或调笑,而是一种幽默。魏晋士人的排调,见学、见思、见才、见情、见智、见理,意味无穷。

本篇共65则,本书节选了其中16则。

——P221  2015/5/28

 

30.        关于轻诋篇(26

轻诋,指轻蔑和诋毁。轻诋和简傲都是慢世之风的反映,简傲侧重于神态上的表达,而轻诋则侧重于语言上的攻击。

本篇共有33则,展现了魏晋士人所具有的率真自然、直抒胸臆的时代性格。本书节选了其中7则。

——P234  2015/5/29

 

31.        关于假谲篇(27

假谲,指权谋与诡诈。

本篇共有14则,鲜活地反映了在魏晋时期的残酷政治环境中,人们施展各种计谋,甚至玩弄权术的现实情景。本书节选了其中7则。

——P242  2015/5/29

 

32.        关于黜免篇(28

黜免,指仕途之失意。

本篇共有9则,颇为典型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在残酷的政治环境下,士大夫们宦海沉浮的情景。本书节选了其中3则。

——P251  2015/5/29

 

33.        关于俭啬篇(29

俭啬,指吝啬。俭啬原有两层含义,一为节俭,一为吝啬。本篇则指节俭过头以至于吝啬的行为。

本篇共有9则,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和峤、王戎等吝啬鬼的形象。本书节选了其中4则。

——P255  2015/5/29

 

34.        关于汰侈篇(30

汰侈,指极度的奢侈铺张。魏晋时期社会财富两极分化,贵族豪强聚敛无度,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汰侈之风因此盛行。本篇共有12则,其中以石崇与王恺争豪最为著名。本书节选了其中6则。

——P259  2015/5/29

 

35.        关于忿狷篇(31

忿狷,指激愤、狷急。魏晋士人很多都脾气不好,究其原因,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认为是服五石散后药力发作所致。此外,时局之动荡,恐怕也是千万魏晋士人坏脾气的因素。

本篇共有8则,本书节选了其中3则。

——P266  2015/5/29

 

36.        关于谗险篇(32

谗险,指谗言和诽谤。

本篇共有4则,本书节选了其中2则。

——P270  2015/5/29

 

37.        关于尤悔篇(33

尤悔,指因过失而悔恨。语出《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

本篇共有17则,最著名的故事是王导感叹:“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本书共节选了其中6则。

——P273  2015/5/31

 

38.        关于纰漏篇(34

纰漏,指差错或失误。

本篇共有8则,本书节选了其中3则。

——P280  2015/5/31

 

39.        关于惑溺篇(35

惑溺,指沉溺于女色。沉溺于女色的行为,历来为士大夫们所诟病,但其中也不乏偏见。韩寿与贾充之女的故事即为其例。

本篇共有7则,本书节选了其中3则。

——P284  2015/5/31

 

40.        关于仇隙篇(36

仇隙,指仇怨和嫌隙。

本篇共有8则,本书节选了其中2则。

——P289  2015/5/31

 

41.        词语释义

九锡: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九种器物,分别为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弓矢、鈇鉞、秬鬯jùchàng祭神用的酒)

——P53  2015/5/24

 

屋下架屋:谢安评庾阐《扬都赋》“屋下架屋耳”,意为不仅重复,而且无法超越。

——P56  2015/5/24

 

吞炭漆身:战国时,魏、赵合力杀智伯,赵襄子尤恨智伯,取其头漆为饮器。智伯的门客豫让为替其报仇,漆身为癞,吞炭为哑,改变容貌声音,想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后即喻指矢志报仇。

东市:汉代长安行刑之场所,后即专指刑场。

——P6679注释  2015/5/24

 

月旦人物:月旦人物的风气出现在东汉,《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此风一起延续到魏晋时期。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论其长短,较其高下,鉴别其流品,成为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一种主要方式。

本篇共有88则,本书节选了其中6则。

——P107  2015/5/25

 

“唯丘壑独存。”:“丘壑”指高雅超脱的情趣。王羲之评价庾亮的话。

——P144  2015/5/25

 

四德:旧时妇女应具备品德、言语、容仪、女工四种德行。

:古长度单位,一黍为一分,百黍为尺。

艺术:《后汉书·伏无忌传》刘昭注:“艺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

——P170181184  2015/5/26

 

高阳:襄阳有高阳池,为汉侍中习郁所修养鱼池,是游乐之所。山简镇襄阳时常到此饮酒,呼之为高阳池,意即酒池。高阳成为酒徒代名词。

——P200注释2015/5/27

 

东山之志:指隐居的志向。

上巳节:古时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官民兼以于东流水上洗濯除去宿垢为大吉,同时聚会游乐。魏晋后改为三月三日为上巳节。

——P229-230注释  2015/5/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