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阅读笔记(一)

分类: 西学经典 |
《幸福之路》
([英]罗素著 吴默朗、金剑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阅读笔记(一)
1.

本书是罗素根据自身经验,探讨人如何追求幸福的论著。全书分为上部、下部和《我的信仰》三部分。书末还附了一篇译文《东方与西方的幸福视念(书中如此,可能是观念之误)》。
作者在书中谈到本书的书名为《寻乐》。(P147)
本书将徐志摩发表于1923年12月《东方杂志》第二十二卷第二十三期的文章《罗素又来说话了》作为了《代前言》。由此推测本书在中国最初的版本当在徐志摩此文发表前后?
本译本中没有说明罗素的这本书的成书时间。
本书作者罗素(1872—1970),英国数学家、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二十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曾访问苏联,会见列宁。受梁启超邀请,于1920—1921年到中国讲学九个月,使“罗素热”风靡全国。他一生著述七八十种,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根据作者简介整理2019/9/22、23录
2.
徐志摩总结了罗素提出的人生实现光明的四个基本条件:
第一是生命的乐趣——天然的幸福。
第二是友谊的情感。
第三是爱美与欣赏艺术的能力。
第四是爱纯粹的学问与知识。
——P5徐志摩:《罗素又来说话了(代前言)》2019/12/4录
3.
一位富翁也许会常常感到万事皆空,但是当他破产时,他就会感到下一顿饭决不空虚。感到空虚是由于自然需要太容易满足的缘故。
——P16
4.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宜为生存作一定量的斗争。当人类凭借大宗财富即能毫不费力地满足自己的一切欲望时,快乐的要素便会因此而消失。如果一个人总是轻易得到他十分向往的东西,他便会断言愿望的实现并不带来快乐。
缺少你所向往的某些东西乃是快乐必不可少的要素。
——P16-17
伙伴与合作是一般人快乐的要素。
对于某项事业的信仰是大多数人的快乐源泉。
——P112
自动地且不费力地去爱许多人,也许是人的所有快乐之源中最主要的一个。
——P115
快乐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可能广泛,让你对人和物的反应尽可能友善。
——P116
一个男人或女人若要快乐,就必须找到一些办法来消除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不快乐的多种因素。
对于大多数男女来说,快乐是一种成就而非上帝的恩赐,在这种成就当中,内部的与外部的努力必须具有极大的作用。
——P174
明智的人不会去注意保姆没有擦去的灰尘,厨子没有煮好的土豆,以及扫帚没有扫去的炉灰。我不是说他不应设法解决这些问题,……我只是说他对于这类问题不应动感情。
摆脱了烦恼的人将会发现生活远比他过去一起恼怒的时候快乐得多。
——P179
5.
惟其有限,人生的乐趣才永保其魅力。
“我于生命之火旁取暖,
我愿在火熄前离去。”
——P19
在人世间各种美好的人生中,我们必须把动物的活力和动物的本能视为某种基础。舍此,人生将是沉闷和无趣味的。
——P204
6.
要过上最完全意义上的美好生活,一个人必须有良好的教育、朋友、爱情、孩子(如果他想要的话),确保他不致贫穷和忧虑的足够收入,健康和不感觉乏味的工作。所有这些东西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社会,并为政治事件所帮助或阻碍。美好的人生只能存在于美好的社会中,否则不可能十全十美。
——P221
7.
爱情不仅是快乐之源,它的缺少正是痛苦之源。
一个从未和他所爱的女人共赏过美物的男人,断不会充分领略到那美物所能给予的魔力。另外,爱情能打破自我的硬壳,因为它是生命合作的一种形式,其间,双方的感情对于实现对方本能的目标是不可或缺的。
——P25-26
被爱的感觉比任何别的东西都更能增加兴致。
人类的天性是对那些最不要求爱的人才最乐于给予爱。
——P130
不能让人对自己产生性爱,对任何男女都是一个巨大的不幸,因为这剥夺了他或她的人生所能提供的最大欢乐。
——P134
最好的那种爱是互惠的:彼此很愉快地接受,很自然地给予,并且由于有了互惠的快乐,彼此都觉得整个世界更有趣味。
——P136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
爱和知识都是没有止境的。
有爱而没有知识,或有知识而没有爱,都不能产生美好的人生。
——P201
8.
现在有一种理想主义的理论,按照这种理论,民主政体当属最优的政府形式。我个人认为,这种理论是正确的。
——P62
忌妒是民主的基础。
——P62
9.
我所说的“正义”,指的是承认全人类拥有平等的权利。
——P226
10.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借助于一定的兴趣才能胜任,而兴趣若无某种利己的动机,则很难产生。
——P90
找到一些绝不荒唐的事情并不难,只要对这种事情真有兴趣,一个人在空闲时就心有所归,不再觉得生活空虚了。
——P113
基本的快乐主要有赖于那种或可称之为对人和物的善意的兴趣。
——P114
兴趣之于人生有如食欲之于食物。
——P118
一个人感兴趣的东西越多,快乐的机会就越多,受命运摆布的情况也就越少。因为他若失去一样,还可转到另一样上去。当然,生命短暂,我们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但是我们感兴趣的事情还是多到能充实我们的生活为好。
——P119
事件只有当我们对它们感兴趣时才能成为经历,如果事件不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就对我们毫无用处。
一个对其中一样感兴趣的人要比那个毫无兴趣的人更能适应世界。
——P120
大多数人都能对这样或那样东西产生强烈的兴趣,而这种兴趣一旦产生,他们的生活便摆脱了烦闷。然而,作为快乐的一种来源,十分特殊的兴趣比不上对人生的一般兴趣。
——P122
真正的兴趣(不是实际上寻求忘却的那种),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除非它被不幸的境遇所破坏。
在文明社会里,兴致的丧失主要是由于自由受到限制。而这种限制对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又是必需的。
——P126
无论对男人还是女人,兴致都是获得幸福与快乐的秘诀。
——P129
11.
真理无论是何等的令人不快,最好还是正视它,习惯它,并依照它去建立你的生活。
——P93
12.
读书有两种动机:一种是欣赏;另一种是炫耀。
——P36
喜欢读书的人则更是远远优于不喜欢读书的人,因为读书的机会要多于看足球比赛的机会。
——P119
对于一个有读书嗜好的人,浏览一些与其本职工作无关的书籍很有好处。无论那烦心事是何等重要,总不该把全部清醒着的时间都用来思考它。
——P167
13.
我发现,如果我要写一篇题目较难的文章,最好的办法就是聚精会神地——最大限度的聚精会神——将题目考虑几小时或几天,然后把这工作丢到下意识里去进行。几个月后,当我有意识地回到那题目上去时,我发现文章已经完成。
——P56
14.
那个众所公认的人生哲学,即认为人生就是搏斗,就是竞争,而尊敬只能属于胜利者。这种观念使得人们不惜牺牲理性和才智而去过分培养意志。……他们的意志发展过度,而理性和才智却先天不足,所以这种人就采取了最适合其本性的竞争哲学。……这些要权势不要智慧的现代恐龙与他们的史前原型毫无二致。
被视为人生主体的竞争,太残酷,太执著,它使肌肉过于紧张,意志过于坚强,若作为人生的基础,很难持续一两代。一段时间之后,竞争宣传造成精神疲劳、各种逃逸现象,以及与工作同样紧张同样困难的寻欢作乐(因为松弛已不可能)。
持续不断的加速度不可遏制,其结局自然是停滞与崩溃。医治的办法是,遵循保持生活平衡的观念,不拒绝健全而恬静的享受。
——P37-39
15.
我作过无数次公共演说。起初,每一场听众都令我害怕,紧张的心情使我讲得很糟糕。对此窘境的惧怕,竟使我总是希望在演说之前我能发生什么意外,讲过之后我又因精神紧张而疲倦不堪。渐渐地,我教自己觉得我讲得好坏根本无关紧要,宇宙决不会因此而有所改变。我发现,我越是不在乎讲得好坏,就越是讲得不错,精神紧张逐渐减少到几乎全不存在。精神上的疲劳大都可以这样对付。
——P54
16.
忌妒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情感之一。
——P61
喜欢贬低他人,是这种一般恶意的表现;任何一个不利于其他女人的故事,都会立刻被人相信,即使纯属无稽之谈。
在普通人性的各种特征中,忌妒是最不幸的;忌妒者不但希望给人带来灾难,若能不受惩罚,随时都会付诸行动,而且他自己也会因忌妒变得郁郁寡欢。他不在自己的所有中寻求快乐,却在别人的所有中寻求痛苦。只要可能,他总是阻止别人获得利益,因为在他看来,这和他自己获得利益同样必需。如果允许这种情感横行无忌,那么非但一切卓越之举要深受其害,甚至特殊技巧最有益的应用也在劫难逃。
治疗普通男女的忌妒的唯一办法是快乐,然而困难在于忌妒本身便是快乐的巨大障碍。
——P62-64
17.
倘若你毫不回避地正视那最坏的可能性,你终会发现你的忧虑已全部消失,并为某种兴奋所取代。
——P57
对付恐惧的正确方法是集中精力,理智而又镇静地思考恐惧,直到对它完全熟悉。熟悉的结果是减少恐惧。
——P58
18.
没有什么比自我分裂的人格更能减少快乐和效率了。
和谐的人格是外向的。
——P80
19.
在社会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当中,目前最快乐的人当数科学家。他们当中的最杰出者,很多是感情简单的,他们往往从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满足,以致能从饮食甚至婚姻中感受到愉快。
——P107
科学家不需要自己的小圈子,因为除了自己的同事之外,他们受到所有人的敬重。
——P108
20.
艺术家则总是处于苦恼的境地,因为他必须在被轻视或变得卑鄙之间做一选择。如果他的能力是第一流的,他则必须蒙受其中一种不幸——如果施展自己的能力,他就成为前者;如果不施展自己的能力,他就成为后者。
——P108
21.
家庭对许多男人是一个逃避真理的地方。
——P134
22.
白人的文明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就是越是吸收这种文明的男女,就越是不生育。最文明的人最少生育,最不文明的人最多生育,而且两者之间还分许多等级。
——P145
23.
做父母这件事是能够使人在心理上获得最大且最持久的快乐的。毫无疑问,这在女人方面比在男人方面更为真切,但对男人也远比多数现代人所想像的更为真切。
——P147
24.
在遇到不幸时,父母才是最可信赖的人。
——P149
25.
能够明智地安排闲暇是文明的最后产物,目前还很少有人达到这种水平。
——P157
自从我了解了中国,我把闲散当做一种最佳的生活品质,一种人能处于群众中的最佳品质。
——P241
26.
一切需要技巧的工作才能给人带来欢乐,只要那技巧要求变化,或能精益求精。
——P159
27.
在某些需要技巧的工作中,例如政治,人们要在六十至七十岁之间才能最大限度的施展才干,因为在这类事业中,广博的阅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成功的政治家在七十岁时要比他的同龄人更快乐。在这方面,只有大企业的巨头才能与之相比。
——P159
28.
仅以破坏为目标而未想到日后的建设,……不少的革命者、军国主义者及其他提倡暴力的人,都是如此。他们的行为总是不知不觉地被仇恨所支配,破坏他们所恨的东西是他们的真正目的,至于以后如何,他们是漠不关心的。……破坏性的工作……,那是一种疯狂的、在当时也许是更强烈的欢乐,但它不能给人以深刻的满足,因为破坏的结果没有多少令人满足的成分。你杀死你的敌人,他一死,你的事情即告结束,因此你因胜利而感到的满足很快便会消失。
——P160
我并非想说革命是永不需要的,但我要说它不是到达太平盛世的捷径。
——P222
革命运动的动力大都源于对富人的忌妒。
——P228
29.
当建设性的工作完成时,人们想起来便会感到快乐。
建设较之破坏是更重要的快乐之源。
你一旦充满了仇恨,你便很难再像他人那样从建设中获得快乐。
——P161
30.
有意识的思想总是集中在少数事情上,其中每件事都含有一些焦虑和困扰的成分。除了在睡眠中,有意识的思想永远不能停下来听任无意识的思想去慢慢地酝酿智慧。结果是兴奋,缺少灵感,烦燥易怒,失去了平衡的意识。这一切既是疲劳的原因,也是疲劳的结果。一个人由于疲劳应对外界兴趣索然,由于兴趣索然就不能从中得到松弛,于是更加疲劳。
——P166
31.
中庸之道……它可能是乏味的学说,但在许多事情上是真理。
——P173
32.
宗教的产生却是由于对自然的恐怖。
——P196
从传统上看,宗教生活似曾是灵魂与上帝之间的对话。
——P218
33.
现行的道德是功利主义和迷信的奇特混合物。
迷信是道德准则的起源。
——P210
34.
良心是最靠不住的向导,因为它是由儿时听到的训导的模糊回忆构成的,所以它决不会比它的保姆或母亲更高明。
——P221
35.
勇气必须民主化,才能使人变得人道。
——P227
战斗中的勇气并不是勇气的唯一形式,甚至也称不上是最重要的。还有面对贫穷时的勇气,面对嘲笑时的勇气,面对自己人敌视时的勇气。这些方面的勇气,连最勇敢的士兵也往往少得可怜。而首要的是,面临危险时冷静而理智思考的勇气,以及控制无谓的恐惧或愤怒之冲动的勇气。
——P227-228
36.
现代文明所造成的人心更倾向于仇恨而不是友好。
——P69
宗教改革者、无政府主义者和革命者,让人无论眼前的命运如何,总觉得未来是属于自己的,现在越遭诅咒,将来越受尊敬。这些人虽然受到社会的敌视,自己却并不觉得有罪。
——P72
假如我们有一种能看出彼此想法的魔力,那么我狂想的第一种后果是,几乎所有的友谊都将解体。
——P85
我们知道我们的朋友都有缺点,但总的说来并不失为我们喜欢的人。
——P86
一个人为了口福而进餐,要比仅仅为了公众利益进餐好得多。
——P90
历史上确有怀才不遇的例子,但比鱼目混珠的例子要小得多。
——P91
人们对他人的抱怨,往往只是天生的私心对超出了正常范围的贪心的合理反应。
——P92
情感上的复杂性很像河水中的泡沫。当障碍破坏了平静的水流时,泡沫才会产生。但是只要生命力不受阻碍,表面上便不会掀起波浪。
——P108
在生活中只靠自己的主张来对抗群众的怀疑,这很少有人能真正快乐,除非他们能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忘掉冷酷的外部世界。
——P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