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楼学短》阅读笔记(一)

分类: 阅读钟叔河 |
《念楼学短》
(锺叔河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阅读笔记(一)
关于本书与作者
这是锺叔河先生的一套文集,共分五个分册,分别为《逝者如斯》、《桃李不言》、《月下》、《之乎者也》、《毋相忘》。
全书共收录530篇文章,全部精选自我国各类古籍,选择范围十分广泛,除了选自经史子集各类经典外,许多选自散存流布的各类古籍,有笔记、随笔、文论、诗话、游记、箴铭、序跋、日记、书信等,内容涉及了文化、社会、官场、市井、民俗、风土、工艺、技术、风光、景致、人物、逸事、掌故、考据、情致、思虑、笑料、灾异、餐饮、野味、酒韵、茶趣、珍奇、物产、虫鸟、植物、药材等。选择的首要标准是短文,其次必须是好文章。然后按照不同的编排方式分为52组。选文时间跨度从春秋直到民国,涵盖了我国有文字相传的全部历史时段。所选文章哲理性、故事性、史料性、趣味性兼备,可读性极强。多数文章作者都是古来名人,也有不少文章作者无从考证,锺先生注为“不详”,虽然作者名不见经传,但文章“短”而“好”,是故入选。
年届99岁高龄的杨绛先生为这套书特意写了序文。
——2014/11/27录12/18晚整理补充
《逝者如斯》、《桃李不言》
1.

从2013/12/27开始阅读本书,并建立笔记,但没有连着读,实际是从今日开始读起。
本书初读有“经典”与“点睛”结合的感觉。“经典”者,选择的古文都是经典,“点睛”者,每一篇中的解读、点评和议论都是点睛之笔。
——2014/3/8晚记于呼市家中
本书所选古文均很短,每一篇包括了原文、注释、今译(解读)、议论(包括点评)四部分。
——2014/8/16下午记于呼市家中
本书所选《礼记·檀弓下》中的《孔子过泰山侧》一文,过去中学语文课本中称《苛政猛于虎》,其中对“苛政”一词的解释,本书与《礼记译注》均解释为苛暴的政令,我在中学读书时老师解释为苛捐杂税。
通过这篇文章,也可看出我阅读《礼记译注》按照梁启超的意见,所选读的篇目太少,特别是像《苛政猛于虎》这样流传极广的名篇也未读,梁先生的建议看来也不是可以盲从的。
锺先生对《檀弓》则赞誉有加,认为文好,而且记述的人物也是极有性格的。(P52)
——2014/8/20晚记于呼市家中
读锺先生选编的《庄子》篇中《梦为胡蝶》,庄周梦中变成了蝴蝶,读后有些茫然,不知所言何意?读了先生的《念楼读》,从翻译中看出先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是明显较常人深刻许多,特别是《念楼曰》中的议论,更显出先生独到之见解。要学习先生读书之理解与思考之角度与能力。
——2014/10/1晚记于呼市家中
书中选录《世说新语·任诞》中的“雪夜访戴”,记述的是东晋王羲之之子王子猷(yóu)雪夜醒来,看到四处“皎然”,遂呼酒、吟诗,而后兴起,竟让人驾起小船,摇了一宿去见他的朋友戴安道,而天亮后来到戴家门前,却又掉转船头,原路返回,并未见戴,名之曰“吾本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何必见戴?”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名士的风度,即所谓的“魏晋风度”。
——2014/10/3晚记于呼市家中
书中有苏东坡的一篇谈唐代书法家张旭书法的文章,锺先生取名为《书张长史书法》(P180),其中谈到两个典故:一是吃桃花饭。“世人见古有见桃花悟道者,争颂桃花”,某公即甚至将桃花做在饭里吃,吃了五十年,也未得“悟道”。二是知张旭“见担夫与公主争路,而得草书之法”后,遂每日跟着担夫,终无所得。这两个典故着实精彩。
苏轼夜寐前发现月色皎好,遂找一住在寺中的朋友相伴外出散步,并将此事记入文中。(P189)锺先生点评时,谈了过去受时潮影响鄙视和无缘“有闲”,但与苏东坡被贬谪多次,依然能够悠闲自得,认为“其气度真我辈‘忙人’所不能及。”妙!
紧接上篇苏轼《记游松风亭》一文中对“歇”(P190)点评,将“歇”点拨为除了休息腿脚,还包括“心灵”的休息,甚妙!
——2014/10/9下午记于呼市家中
书中收录陆游文十篇,全部是跋,有的只是截取一段。陆游的跋文有些像是阅读中的评点、眉批之类,并非像如今正式出版物出版时在书后所附的跋文后记一类。但这些跋文虽然所选多只寥寥数语,但均极有观点和意境。
陆游的斋名有龟堂、可斋。
陆游的祖父陆佃,著有《埤(pí)雅》、《陶山集》,父亲陆宰著有《春秋后传补遗》。可见是文人世家。
锺先生对所选古文的今译,不拘于字句,不仅要讲清文中自有涵义,而且对一些相关人物、事件、掌故还要进行必要的交代,同时又直抒胸臆,把锺先生阅读后的理解、看法,一并道来,名之曰“念楼读”,使人读后既明了了古文原义,又得到了提示与启发,委实受益匪浅。
今日完成对本书的一读。
本书自去年12月读起,至今将逾年,显然读得有些慢了。
——2014/10/10晚记于呼市家中
锺先生在《邻人之女》中讲道:“诸子百家中,我最佩服的是庄子,最喜欢的却是许行。”(P102)
——2014/10/11上午记于呼市家中
书中出现两处错讹,虽瑕不掩瑜,然仍甚感遗憾:一处是摘录《孟子·公孙丑上》的一段话,作者冠名为“以德服人”中,将“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中错为“自东自西”;二是将录于《礼记·檀弓》中的“孔子过泰山侧”中的“使子路问之”,错为“使子贡问之。”
——2014/10/11下午记于呼市家中
资料摘录:
匹夫:《尔雅·释诂》“匹,合也。”《书·尧典·疏》“士大夫以上,则有妾媵;庶人无妾媵,惟夫妻匹配。其名既定,虽单,亦通谓之匹夫匹妇。”
——P6
“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P92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P100
“夜行者能无为奸,不能禁狗无吠也。”(《战国策·魏策四》)
——P111
称死亡为物化,自庄子始。
——P114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庄子·养生主》)
——P117
“庄子曰:‘知道(理)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了解世界)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让人了解自己)也。古之人,天而不人。’”(《庄子·列御寇》)
——P133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世说新语·言语》)
——P100
辛玄驭谓:“儿子从宦者,有人来云贫乏不能自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赀货充足,衣马轻肥,此是恶消息。”(《旧唐书·崔暐传》)
——P144
东晋时,陶侃母亲收到儿子派人送来的一罐鲊鱼,其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世说新语·贤媛》)
——P145
“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苏轼文集·卷66》)
——P175
苏轼自谓读陶渊明诗集,“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苏轼文集·卷67》)
——P177
曾国藩尝自为墓志铭:“不信邪,信运气。公之言,告万世。”
——P198
今日完成对本书的随笔、资料摘录和整理阅读。
本书是锺叔河先生的一套五册文集的第一分册。全套取名《念楼学短》,均选择古代短文,以“学其短”、“念楼读”、“念楼曰”的形式,分别选录一段百字之内的短文,然后进行今译,最后进行评点。第一分册取名《逝者如斯》,按照经史子集分类,共从《论语》、《孟子》、《礼记》、《左传》、《国语》、《战国策》、《庄子》、《世说新语》、《容斋随笔》、《苏轼文集》、《陆游文集》十部古代经典中选择了106篇文章。
——2014/10/11下午、晚上记于呼市家中
2.

本书是锺叔河先生《念楼学短》的第二分册。
今日开始阅读。
本册按照议论文、诏令文、奏对文、说明文、箴铭文、哀祭文、文论、书序、诗话九类共选录古代经典文章106篇,每篇都控制在百字以内。
读《桃李不言》篇,知李陵乃李广之孙也。(P2)。
——2014/10/11晚记于呼市家中
读刘基(伯温)《小人犹膏》篇,刘伯温将小人比为“膏”,锺先生将“膏”今译为“熟猪油”,都是妙比,煞是有趣。(P17)“膏”字在汉字中本义即有肥肉、脂肪的解释。
庄元臣《鸲鹆(qú
张岱《快园道古》中引陶石梁言,认为读书是“天下之乐,无过于此”的事,其中所言值得背熟:
“陶石梁曰:世界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惟读书一事,止须一人,可以尽日,可以穷年,环堵之中而观览四海,千载之下而觌见古人,天下之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P23)
本书的版面设计独具匠心,古朴典雅,错落有致。标点一律用一个点,以实现断句。
编纂文选,为我国历代一传统。
——2014/10/15下午记于呼市家中
转录自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七·东门孙先生言行》的孙奇逢文章《题壁》,讲了重视“见在”的道理,锺先生的今译与解读都十分精彩。(P25)所选的这篇文章的作者孙奇逢,在《清史稿·儒林传》中名列第一,位在黄宗羲、王夫之之前,真是不可小觑之人物,但世人对其知之甚少也。
抄录《题壁》如下:
“人生最系恋者过去,最冀望者未来,最悠忽者见在。夫过去已成逝水,勿容系也;未来茫如捕风,勿容冀也;独此见在之顷,或穷或通,时行时止,自有当然之道,应尽之心,乃悠悠忽忽,姑俟异日,诿责他人,岁月虚掷,良可浩叹。”
本书第一部分所选议论文13篇,选自《史记》、《全唐文》(唐太宗)、《欧阳文忠全集》(欧阳修)、《嘉祐集》(苏洵)、《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扪虱新语》(陈善)、《宋文宪公全集》(宋濂)、《诚意伯文集》(刘基)、《叔苴(j)子》(庄元臣)、《闲居择言》(赵南星)、《快园道古》(张岱)、《池北偶语》(王士禛)、《巢林笔谈》(龚炜)13部古籍,每部仅选录了1篇,时间跨度自汉唐至明清,所选文章,都是我第一次读到的,而且每篇都是值得一读,不读让爱书人遗憾之文,都称得上符合编者选文的标准——必须是“好文章”。
汉宣帝曾下诏为小吏加俸,一百石以下一律加十五石,根据是“俸禄薄,欲其无侵渔百姓,难矣”。(P37)
——2014/10/16下午记于呼市家中
诏令文14篇,选了宋太祖赵匡胤的3篇、唐太宗李世民和魏武帝曹操各2篇,此外选春秋时吴王夫差、汉高祖刘邦、西汉文帝刘恒、武帝刘彻、宣帝刘洵、东汉光武帝刘秀和民国孙文各1篇。文章选自《国语》、《全汉文》、《汉书》、《历代名家短篇》、《全三国文》、《全唐文》、《宋朝事实类编》、《全宋文》、《孙中山全集》。其中一些文章的内容虽曾有所闻,但直读原文,多为第一次读到。特别是宋太祖曾立誓并戒后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印象更为深刻。
汉武帝《求贤诏》:“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P35)
——2014/10/17下午记于呼市家中
奏对文14篇,作者分别为范蠡、范座、扶苏、淳于缇(tí)萦、终军、平当、陈蕃、高堂隆、邓艾、赵云、魏谟、桑维翰、冯道、汪焕,每人一篇,许多人是第一次读到,一些知悉的人如赵云,读其文也是第一遭。这些文章分别选自《全上古三代书》2篇、《史记》1篇、《全汉文》2篇、《汉书》1篇、《全后汉文》1篇、《全三国文》2篇、《全唐文》4篇。
冯道《论安不忘危状》:“凡蹈危者,谋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情之常也。”(P81)
说明文中选录李时珍《本草纲目》记“寒号鸟”篇,其中有寒号鸟夏月欢歌“凤凰不如我”,冬夜哀号“得过且过”的故事,并讲了其粪臊极但可入药,叫五灵脂。有趣且可读性强。(P95)
——2014/10/18下午记于呼市家中
说明文13篇,作者分别为崔豹、贾思勰、李昉、沈括、庄绰、李时珍、宋应星、谢肇淛(zhè)、钮琇、姚元之、顾禄、夏仁虎,除顾禄2篇外,其余均为1篇。这些文章分别选自《古今注》、《齐民要术》、《太平广记》、《梦溪笔谈》、《鸡肋编》、《本草纲目》、《天工开物》、《五杂组》、《觚賸(g shèng)》、《竹叶亭杂记》、《清嘉录》、《旧京琐记》,其中《清嘉录》为2篇,其余均为1篇。这些记载,涉及工程建筑、烹饪、禽鸟、地理模型制作、农业病虫防治(生物防治)、锻造工艺、民俗、奇珍、逸事、玩物等各个门类,十分有趣,使人对我国古典文献的了解大开眼界。
——2014/10/19晚记于呼市家中
锺先生在箴铭文类中选择了《左传·昭公七年》中鲁国大夫孟僖子临终前召集属下大夫讲孔子祖上的事时引用了其家传的鼎上的铭文,这段铭文据锺先生考证已有2800年的历史,是本书中收录最古老的文字。(P111)由此看出锺先生读书的关注之处与选文的独到之处。我读《左传》时,今日翻开昭公七年,发现当时对这段铭文并未在意,注意的是孔子的祖先姓名之类。这段话是孔子的祖先对后代的要求,意思就是:一命(国君任命)低头,二命俯身,三命弯腰,顺着墙根儿走,就不会有人欺侮。用这鼎煮稠粥、煮稀粥,用以糊口。这就是家训。原文为“一命而偻(l),二命而伛(y),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zhn)于是,鬻(zhu)于是,以餬(hú)余口。”先生将此概括为低姿态。
箴铭文中录朱熹《劝学说》,很著名,而我第一次见之,录于下——(P121)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乎已矣,是谁之愆(qin)?(《朱子文钞》)
所录《官箴》一文,录于下——(P123)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这段话早已熟知,并能背诵,过去只知出自西安碑林,我到西安碑林游览,还亲眼目见此碑,但一直不知此段话出自何处,今日才搞明白了。这是一段铭文,作者曹端,字正夫,号月川,明代渑池(今属河南)人,曾任明时山西霍州学正,并死于任上。明初著名理学家。本文录自《月川语录》。
箴铭文共9篇。作者分别为正考父、韩愈、舒元舆、司空图、孟昶、朱熹、曹端、陈继儒、张伯行;分别选自《左传》、《全唐文》(4篇)、《朱子文钞》、《月川语录》、《陈眉公集》、《清稗类钞》。
——2014/10/21下午记于呼市家中
哀祭文11篇。作者分别为韩愈、杜牧、欧阳修、季苾(bì)、朱熹、陆游、刘克庄、明武宗、顾仲言、王象晋、章炳麟;分别选自《全唐文》(2篇)、《欧阳文忠全集》、叶楚伧编《历代名家短文》(4篇)、《朱子大全》、《渭南文集》、王符曾辑《古文小品咀华》、《章太炎文集》。
上列叶楚伧系国民党元老。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是古文名作的精华选本,清初吴门王符曾,字锡周。成书年代和《古文观止》大致相同,所选文章较《古文观止》更为短小,但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毫不逊色。(王氏简介来自互联网)
陆游《祭朱元晦侍讲》中有“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句,意为自己死百次,以唤回死者,泪水如长河注东海一般。形容对死者的怀念与悲痛。(P139)
“文论”中几段话精彩,抄录于下:
“文章大概亦如女色,好恶止系于人(不同之人)。”(黄庭坚《山谷题跋》)(P155)
“同时则妒贤嫉能,异时乃哀穷悼屈。”(指评价诗文,对古人往往同情赞美,对同时代人则苛刻找茬)(周必大《平原集》)(P157)
“高手画画,作写意,人无眼鼻,而神情举止生动可爱。写影人从而装点刻画,便有几分死人气。诗文之妙亦尔。”(傅山《霜红龛集》)(P159)
“凡事做到慷慨淋漓激宕尽情处便是天地间第一绝妙文字。若必欲向之乎者也中寻文字,又落第二义矣。世人有题目始寻文章,余则先有文章偶借题目耳。犹有悲借泪以出,非有泪始悲也。题目是众人的,文章是自己的,故千古有同一题目,无同一文章。”(廖燕《山居杂谈》)(P161)
——2014/10/23下午、晚上记于呼市家中
文论共9篇。分别选自唐赵璘《因话录》、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全集》、宋黄庭坚《山谷题跋》、南宋周必大《平园集》、明末清初傅山《霜红龛集》、明末清初廖燕《山居杂谈》、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和《古夫于亭杂录》、清末民初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2014/10/24下午记于呼市家中
在书序“诗人选诗”中,锺先生谈到:十多年前曾将《全唐诗》浏览一遍,初步印象是可读者不到十分之一,而吟诵不能舍去的精品则最多百分之一。如果不做研究,只图欣赏,读选本是足够了。(P182)
书序共14篇。分别选自司马迁《史记》、郑玄《全后汉书·孝经注序》、曹丕《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魏文帝集》、韩愈《全唐文·送张道士诗序》、刘禹锡《全唐文·吴蜀集引》、柳宗元《柳河东集》、景焕《野人闲话》、王安石《临川文集》、陆游《渭南文集》、叶适《水心集》、郑晓《今言》、顾炎武《日知录》、陈皋谟《笑倒小引》(周作人明清笑话四种)、曾衍东《哑然绝句》。
——2014/10/26晚记于呼市家中
诗话九篇中首篇录王士禛《池北偶谈·用事》一篇(P197),用事即用典:
“作诗用事,以不露痕迹为高。”
——2014/10/27晚记于呼市家中
诗话九篇中录王士禛《池北偶谈·论坡谷》中讲到杜文轩论苏东坡与黄庭坚“譬如丈夫见客,大踏步便出去,若女子便有许多妆裹,此坡谷之别也。”这段论述与我此前曾读到的“阿婆还是初嫁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转自李灵年 李泽平译注:《袁枚诗文选译》凤凰出版社)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风格。
诗话九篇均选自王士禛(王渔洋)的著作,其中《池北偶谈》5篇,《分甘余话》3篇,《古夫于亭杂录》1篇。
至今本书阅读完毕,并完成随笔的阅读和整理。
——2014/10/28下午记于呼市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