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雨果“美丑对照”原则(一)

(2020-12-16 22:08:48)

摘要: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一场持续近半个世纪,影响深远的文学思潮运动,即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文学创作方面,浪漫主义重视主观世界,认为主观的精神世界比客观的物质世界更加真实,理想比现实更为重要,在表现手段上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并喜欢运用夸张的手法和瑰丽的语言。而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被视为浪漫主义的宣言,在西方文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序言》中雨果便提出了美丑对照这个重要的文艺思想。

关键词:雨果、美丑对照、《巴黎圣母院》

雨果认为“文学艺术不是孤立自足的领域,不会独自演进,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他将诗歌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大阶级:第一阶段是原始阶级,在原始阶级一切东西都属于个人,也都属于集体,无拘束,具有淳朴的特征;第二个阶段是古代的史诗,它歌颂”世纪、人民和国家“,具有单纯的特征;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近代阶段,在近代戏剧中,描绘人生是主体,真实是显著特征,而真实产生于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的非常自然的结合。

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提出:“近代的诗神也如同基督教一样,以高瞻远瞩的目光来看事物。她领会到,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她会发觉,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也就是说滑稽丑怪和优美崇高总是相辅相成,对立又统一,甚至可以互相转化。

而这在《巴黎圣母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四角形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巴,猪鬃似的赤红眉毛下一只小小的左眼,完全被一只瘤遮没了的右眼,像城垛一样参差不齐的牙齿,坚硬的嘴唇里有颗牙齿如象牙般从唇上突伸出来,还有弯曲的下巴。”“一颗巨大的头颅上长满了红头发,两肩之间隆起高高的驼背”“仅从前面看就像两把刀柄相连的镰刀”这就是拉西莫多出场的外貌描写,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大众看来外貌是“当之无愧的丑人之王”却喜欢上了“美妙绝伦,容光焕发”的吉普赛女孩爱丝梅拉达,外貌上的美丑是如此的对比鲜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