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形记》看表现主义的特征(一)
(2020-06-13 14:31:09)摘要:表现主义文学潮流盛行于20世纪一、二十年代,最初出现在德国绘画领域,然后推及到小说、戏剧等文学领域。而出生于犹太家庭的卡夫卡是西方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创作自然也流露出表现主义的特点——神秘荒诞、隐晦曲折,表现主观精神世界。而他的《变形记》就是用隐喻、象征表现作者“梦幻般的内心生活”从而突破表象,展现事物内在实质,体现社会真实的一面。
关键词:《变形记》、表现主义、表象、现实
一.荒诞抽象,突破表象
表现主义作为力求展现真实的印象派的反对者而出现,它反对对现实的模仿与复制,不重视对外在客观事物的忠实描写,要求突破事物的表象,从而传达内在的真实,因此往往采用隐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表现为对现实的扭曲和抽象化。
《变形记》主要讲的就是一个安分守己,为家人的生活一直奔波的推销员格里高尔在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居然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以及之后引起的一系列事情。从人的躯体变成虫的形体,使人不再拘泥于人的形体外壳,从而看到人们深藏在内部的灵魂。
虽然看似思考是人类的特权,可可笑的是格里高尔在作为人的形态存在的时候反而没有真正地思考自己的生活,而是在他变成一只甲虫后才开始思考他的本质要求。
格里高尔从人变成甲虫带来许多生活上的麻烦,但也给他带来了沉静下来思考的时间。他本来是一名普通的旅行推销员,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正如他自己所说“长年累月到处奔波”,他唯一的愿望就是“竭尽全力,让家里人忘掉父亲事业崩塌使全家人沦于绝望的那场大灾难。”攒够钱还清父母欠老板的债务,为了实现这一他认为的自己的梦想,他每天以不同寻常的热情投入工作,“发了疯地赶车”,连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更不要说停下来安静地思考。可是在他慢慢接受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后,他发现“他发出的声音人家再也听不懂了”,可是,“他自己听来很清楚,甚至比以前更清楚。”他发现“大家都习惯了,不论是家里人还是格里高尔,收钱的人固然很感激,给的人也很乐意,可是再也没有那种特殊的温暖感觉。”他发现他的亲情关系似乎不再是彼此之间的鼓励,不再是相互的抱团取暖,而是变成了一种近似于老板和职工的关系——他负责发“工资”维持三个人的生活,另外三个人作为回报负责给予微笑,给予“亲情”。
没有了他人的嘈杂,没有了各种附加的“责任”累赘,没有了作为人的束缚,他对于自己说出来的声音听得更清楚,对于自己心里的声音也听得更加清楚。他开始仔细地观察自己的房间,观察家人的态度,回想工作,回想同事,回想自己曾经爱慕的对象,回头看一看自己的内心世界。
人变成甲虫本身是荒诞非真实的,而这种看似是形体上的变化,其实是格里高尔精神上的变化,用表象的变化转喻精神本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