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25 10:43:31)
标签:
教育 |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蒋应坤
内容摘要:
21世纪是一个知识迅速更新,技术不断进步,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可以设计多元练习,提高练习质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 应用
正文: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优化数学教学。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不但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由静到动,化繁为简,使无声变有声,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运用现代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既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用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内容、材料或生活情境,努力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设置一些有悬念的问题,提供一些有趣的场景,从而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分类》时,我先用课件呈现蜡笔小新的家,家中的东西(练习本,笔、书等)摆得乱七八糟的,蜡笔小新在家中找东西,找不到而急得团团转,汗水直往下滴。这样设计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很自然地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蜡笔小新会找不到东西?因为他的东西摆得乱七八糟的。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所要找的东西在哪里?从而引出分类。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分类的兴趣。再如《数数》一课中,课件演示色彩鲜艳的花朵,美丽可爱的蝴蝶,并声情并茂地说:现在是春天,你们看,春天多美啊,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来到春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同时,电脑一一抽出桃花、梨花、蝴蝶,让学生数数。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学生们的审美感,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数数的兴趣,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不由自主地数起数来。
二、应用信息技术简化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理解
教学中的重点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而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不易被学生理解或者容易引起混淆而产生错误的知识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 。如果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反之,如能顺利突破难点,则有利于激发求知欲,促进思维发展。在教学中,在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时,认识时分的进率1时=60分这一知识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1时=60分是这节课的难点。我不想直接出示给学生,而是将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龟兔赛跑”这个老故事,把两个小动物请到钟面上,课件先演示乌龟和兔子在钟面上赛跑,让学生观察它们分别跑了多远?(乌龟跑了一个大格,兔子跑了一圈)然后演示乌龟和兔子变成了时针和分针,再演示时针和分针的比赛,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发现了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走了1圈。它们是同时开始跑的,同时停下来的,从而得1时=60分的结论。通过课件的生动演示,赋予了1时=60分的新内涵,使教学重难点在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中迎刃而解。
三、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应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通过教师讲解来教授给学生变为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而获得新知。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比多少》时,课件演示一篮苹果和一篮桔子,苹果对桔子说:“我比你多。”桔子说:“不对,我比你多。怎样知道是苹果多还是桔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了两种方法。1、数数的方法,先数出苹果和桔子的个数,然后再比出谁多谁少。2、一一对应的方法,让苹果和桔子分别按顺序摆放好,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主探究出了比多少的两种方法,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练习,提高练习质量。
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学生始终在枯燥、无味的练习中学习,那么他就会对练习失去兴趣,进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把枯燥的练习换一种方式呈现出来,学生不但会感到很有趣,而且可以大大地提高练习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时,最后的两个练习我是这样安排的:1、给动物找家,课件配乐演示四只动物(下面标有时间)和四间房子,每个房子里都画有一面钟,显示不同的时间。让学生帮助小动物找家,学生都很有兴趣,争着要帮助小动物找到它们的家。2、时间苹果树,课件演示一棵结满苹果的苹果树,每摘一个苹果都会出现一道与时间有关的题目,答对了就表示他已经摘到了苹果。这样设计,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在做题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可见,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练习,学生在练习中既多了一点热情,又多了一点练习的快乐,练习的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五、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只是教学方法的某种改进,更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革命,因为它始终调动着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时,学生尝试拼组后,课件配乐演示:用三角形和圆形拼成的小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拼成的汽车,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拼成的房子…… 。学生欣赏完后,思维更加活跃,又拼出了很多种不一样的图形,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简化重难点,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思考,探索。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
2、《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摘要》
3、《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4、《中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