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诗与词】肄诵益生君《心清既是禅》鸠拙七律一首

标签:
转载 |
分类: 曹全诗词 |
原文地址:【诗与词】肄诵益生君《心清既是禅》鸠拙七律一首作者:默兄
![[转载]【诗与词】肄诵益生君《心清既是禅》鸠拙七律一首 [转载]【诗与词】肄诵益生君《心清既是禅》鸠拙七律一首](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致谢新浪博客博友益生君提供的资料==
肄诵益生君《心清既是禅》鸠拙七律一首
撰文/默兄
“盈眸一水山含黛”
稚榻跏趺肎构林,麈言疑殆幄如今。
目瞠孤独知多少,睨笑红尘见浅深。
虚极达观趋静笃,个禅毋问炼良箴。
“盈眸一水山含黛,”掌上乾坤日日骎。
==下平十二侵==
《心清既是禅》
文/益生
夜雨飘窗风已平,隔天赴约藕花前。
盈眸一水山含黛,入望数峰云似烟。
携手知音成往事,举杯解语似当年。
浮生无事皆春日,随处心清既是禅。
蔡建荣点评:
在纷扰复杂的尘世间,人们往往被各种琐事与欲望所缠绕,心灵如同被重霾遮蔽的天空,难以觅得一丝清朗。然而,在益生先生的诗作《心清既是禅》中,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一处远离尘嚣的净土,那里夜雨轻拂,风轻云淡,心灵得以真正的释放与安宁。
“夜雨飘窗风已平”,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夜雨绵绵,不仅洗净了尘世的污垢,也似乎悄悄地拂去了人们心中的尘埃。风,在此时已归于平静,不再狂烈地吹拂,仿佛连大自然都在提醒我们,内心的平静远比外界的喧嚣更为重要。
“隔天赴约藕花前”,一句轻描淡写,却蕴含了无尽的期待与美好。藕花,以其高洁不染之姿,成为了诗人心中那片净土的象征。赴约于藕花前,不仅是与自然的约会,更是与自我心灵的深度对话,是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向往。
“盈眸一水山含黛,入望数峰云似烟。”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眼前的山水之美。碧波荡漾的水面,映衬着远山含黛的轮廓,云雾缭绕的山峰,如同仙境一般缥缈。这样的景致,让人心胸豁然开朗,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着这云雾飘散而去,留下的只有心灵的纯净与宁静。
“携手知音成往事,举杯解语似当年。”诗人在此处笔锋一转,从眼前的美景转到了对过往的回忆。知音难觅,曾经携手共度的美好时光已成往事,但那份深厚的情谊却如同美酒,越陈越香。举杯之间,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无话不谈、心意相通的时光,那份默契与理解,成为了心中永远的温暖。
“浮生无事皆春日,随处心清即是禅。”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对生活最深刻的领悟。在诗人看来,只要心中保持一片清净,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感受到如春日般的温暖与美好。禅,并非遥不可及的高深境界,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能放下执念,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就能随时随地体验到禅的意趣。
《心清既是禅》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篇,更是一曲关于心灵归宿的赞歌。它告诉我们,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是我们抵御外界纷扰、寻找内心平静的最佳途径。让我们在繁忙之余,不妨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去体会那份“心清既是禅”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