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悠悠淇水魏巍太行
悠悠淇水魏巍太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2,348
  • 关注人气:3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2024-07-14 18:31:17)
标签:

转载

分类: 画砖像石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3º20’,北纬40º04’。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为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转载]山西行·云冈石窟(一)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