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唐宋诗词赏析: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读岳飞词《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2024-06-05 18:01:40)
标签:

转载

分类: 曹全诗词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读岳飞词《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文|灞水东流去

          

       原文: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作汉阳游,骑黄鹤。

作者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南汤阴人。出身贫寒,二十岁参军,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后被昏君赵构奸贼秦桧以“蓄意谋反,叛国投敌”莫须有罪名杀害,终年39岁。岳飞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他的词也填的不错,流传下来的共有三篇,一首《小重山》,两首《满江红》,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上乘之作。这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就是他早期的作品。

创作时代背景:根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秋,金国的傀儡伪齐刘豫政权在金国的唆使、蛊惑、纵容下,派叛将李成率大军进犯湖北襄阳、唐州、邓州、随州、郢州及信阳军,由于疏于防守,很快六郡相继失陷。次年,宋高宗令岳飞率兵讨逆,经过三个多月的顽强作战,终于收复了失地。岳飞因作战有功,被授为清远军节度使,同时节制湖北路、荆州、襄阳、潭州兵马,屯兵鄂州(今湖北武昌市)彼时,全国抗金高潮迭起,前线胜利捷报频传。军心、民心、士气如日中天。岳飞审时度势,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上书奏请高宗发大兵20万直捣黄龙,收复中原,全我金欧。这首词大约就是作者这时候登上黄鹤楼的抒怀之作。

据记载,此词原为岳飞的手书墨迹见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扉页照片,词下有元代词人谢升孙、宋克,明代学者文征明等人所写的跋。后来由现代唐宋诗词大家唐圭璋先生收入到全宋词中。下面就是对本词的粗浅赏析,若有误读,敬请指导。

先赏析上阕: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作者登上黄鹤楼后,面向着中原的方向极目远望,于是想象中原地区在金国侵略者的铁骑下,人民被侮辱被蹂躏的悲惨情景。为什么说是想到而不是望到呢?因为武汉离中原千里迢迢,就是黄鹤楼在高,作者目力再好,也是望不见的,只能是想像而已。所以他由望而想到了中原地区一片荒烟野草,田园破败,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情景。接着词人笔锋一转回忆当年的繁华景象: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想当年,领起字总目全局:“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仅四句二十二字便把过去北宋年间汴梁城宫苑之壮观,街景之繁华,和平之静谧,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也侧面反映了封建帝王锦衣玉食,富贵荣华,奢侈糜烂生活的缩影。               万岁山、艮岳山、蓬壶殿等景区的建造都是由人力土石堆垒而成。据洪迈先生《容斋随笔》三笔记载:这些假山都是宋徽宗年间由于奸贼当道,佞臣弄权,阿谀奉承,劳民伤财之举,修建万岁山,艮岳山,周围有十多里长,最高峰有90多尺。山上建造的亭堂楼馆不计其数。宋徽宗开始还喜欢这些,时间不长就醒悟到这是一种过错。谕旨中有极度厌恶的话,这才是那些不顾人民死活,大搞铺张浪费的奸佞之臣有所收敛。靖康之难间,皇帝曾下诏:捕猎珍禽异兽十余万只,并拆掉楼堂馆所当柴烧,石头破碎后造了炮火,竹子砍掉做了篱笆;几千只梅花鹿被杀掉犒劳了将士。

在此,我想借本篇说几句词外之言,这多年来,有些佞臣贪官当道,大搞所谓的形象工程,尽做劳民伤财之举,大修楼堂馆所,烂造亭榭公园,把所有的古庙、寺院修葺一新,敬神敬鬼胜于敬人,封建迷信大肆泛滥,四旧又重新禁锢人的思想。把亩产千斤的良田都变成了游乐的场所。他们为官的只知道创造更高的GDP,从不管百姓失去土地后,子孙万代怎么办?他们不会不知道,土地的珍贵,那亩产千斤的良田一但变成水泥地,就永远也不会产粮了。我的这种‘珍惜土地’的农民意识可能有不少网友都会有同感的,或许,有些“城市人”永远也不会理解这个道理的。闲言休说,言归正题。词人写到这里又突然换了思路:“到如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郊畿:指北宋首都汴京城周围广大的地域,也叫京畿。铁骑满京畿:铁骑,指金国的精锐骑兵。满京畿:整个汴梁城周围都被兵燹所扰所苦,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风尘恶:兵火连天,形势十分险恶。

纵观词的上片,是以词人登高远望中原地区,在沦陷后满目苍夷而联想到当年汴京的繁荣、富庶,再又回到而今“铁骑满京畿,风尘恶。”的现实中来。深刻表现了词人对金国侵略者痛恨、愤怒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念念不忘中原故土的爱国之情。也有对沦陷区被压迫被奴役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再赏析下阕: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壒帝帧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在做汉阳游,骑黄鹤。

膏锋锷: 这里作动词‘滋润’讲,锋:指兵器的尖端称锷,即为剑刃、刀刃。这句是说战士的鲜血滋润了兵器的锋刃,意即战士在战场上被杀死,为国捐躯。沟壑:深沟大壑。杜甫诗云:“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估计作者这句词就是借用了杜诗而来的。这两句作者自问自答,问:兵士们都去了哪里?答:兵士们都已经战死,为国尽忠。又问:人民都去了哪儿?答:他们背井离乡,少吃缺穿,不是冻死就是饿死,尸体都被扔进了沟壑里。简洁明了,仅十二个字便把战争的残酷、人民所遭受的巨大牺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作者感叹:国破山河依旧,而国事民情皆非。千村万户在战争中遭受重创,真是:“千村霹雳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看到(想到)这些惨状,更加激起了作者满腔愤怒,立志要杀敌立功,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两句词就表达了作者这种早日收复河山,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迫切心情。何日:何时。缨:指捕缚敌人的绳索。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也指皇帝授予将帅的兵权。《汉书·终军传》里记载:终军向汉武帝自报奋勇说:“请给我一根长绳子,一定困住南越王把他送到朝廷来。”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里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提锐旅:率领精锐部队,扬鞭飞马,直捣敌穴。大将气度跃然纸上。清河洛:河和洛指的黄河和洛水,引申义泛指中原地区。这两句是说,率领大兵,饮马长江,消灭敌人,收复中原。一个‘清’字用得极妙,清除妖孽,扫清寰宇。一个‘直’字,表现了作者杀敌立功,收复河山的迫切心情也表现了作者战必胜的坚强信念。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最后三句写作者胜利归来的愉快心情及今后的打算,第一就是要再续汉阳旧游。因为这一次是在没有收复河山的情况下登黄鹤楼的,心情是悲愤交织郁闷的,因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还未消。在续游就不可同日而语了,那时,山河一统,民族复兴,人民安居乐业,祖国欣欣向荣。我最大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那时就可以象古人费祎一样骑上黄鹤,尽兴一游了。

有关后三句词的不同解读:有评论者认为,这是词人打算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的想法。假如能随人意愿,一举捣毁黄龙,收复河山后,他就会淡出名利场,解甲归田,归隐林泉。我想,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人生结局。可惜,词人忠君报国思想未减,反倒激流勇进,渴望直捣黄龙收复失地后,再迎二帝还朝。这就犯了当朝高宗皇帝赵构的大忌,对于高宗来说,最大的事恐怕莫过于保住自己的帝位了。他难免肚里犯叽咕:“我以前说迎回二圣,不过是口头说说而已。你岳飞要是真把二圣迎回来,我的帝位还能保住吗?”当高宗试探性询问岳飞说:“如果把二圣迎回来怎么办?”岳飞则说:“那是你们的家事。”可怜岳元帅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当时恐怕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就没静下心来想一想这其中辩证关系。在加之奸臣秦桧从中捣鬼,进谗言诬陷岳飞拥兵自重,蓄意谋反,背叛朝廷。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都扣在了他的头上。就这样,岳元帅最终被害的命运就在所难免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