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李清照批评苏东坡

(2023-02-13 08:19:45)
标签:

转载

分类: 诗文美图
原文地址:李清照批评苏东坡作者:王兆文50
        李清照批评苏东坡              ãå夿女ãä¼èµå®äººææ¸ç§ï¼åé客/531ï¼    
   苏轼的诗造诣很高,可是填过的词,遭人诟病。其中,大才女李清照给苏轼填过的词,作出两句批评:句读不葺,不协音律。
  又在《词论》中问道: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句句直插苏轼肺管子……
  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苏轼啊!你的学问是可以的,再看你填的词,句子长短不齐,以诗填词,明明就是,乱打标点符号的诗嘛!根本就不合音律,哪能吟唱乎?
  当然,这是面子上的客套话。更多的是给豪放派一点颜面 你懂的。苏、李处在宋朝,一个伤春悲秋,以词为美的宋朝。宋朝分两段,北宋(约960—1127年)和南宋(约1127—1279年)。
  苏轼(1037.1.8—1101.8.24)。生于北宋时期,处于整个北宋时期。
  李清照(1084.3.13——1155.5.12)。生于北宋止于南宋,处于南北之交时期,经历过,朝代的动荡变迁。
  二人足足相差47岁。差个辈分了都来一番客套话,那还是不能少的,至少书香门第,要讲个礼数 对,面子还是得给的,毕竟都是文化人。
  其实,李清照的内心用的话外音就是:切,你个糟老头子,豪放个屁,啥球不懂,装另类。别人都在规则里面玩,偏偏你个糟老头子跳出规则,显脸大呢,还是显能耐?离才女远些,最好老死不相往来。清照撒泼了?
  糟老头子,不讲武德,不按规则就是不懂规则。连起码的尊体,都不知道。绝对不能跟糟老头子玩哈!
  婉约,才是词的灵魂所在。你家的豪放,明明就是用来遮丑滴!
  这一点,从宋代俞文豹在《吹剑续录》找到佐证:“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子被架上烧烤架,铁板烧了都。
  当然,有人反对,就有人反对的反对。说,某些人,就是吹毛求疵,苏子虽不懂音律,乃后人之榜样,敢为天下先,不受规则约束,打破束缚,不因辞害义。成为,当今词外人的一种很好的榜样和借口。
  玩笑归玩笑,这唐宋八大家,豪放派的“苏辛”之名,那可不是浪得虚名,是载入史册,有历史影响力的,怎么也得,碾压今古大多数人数千里的呀。

              å®è¯10大å·å³°ä¹ä½---é³åç¬ç®«æ¯åç¬å客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苏东坡本来就认为“文章本小技,于道未为尊”,连“文章”都尚且如此,更何况曾经被欧阳修转述钱惟演说的“如厕读小辞”的词了。也就今天一些耍笔杆子的某些包括“诗人”在内的人,才会认为诗人是“黄金贵族”这么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话出来,呵呵
        查究起来,苏子老师,当欧阳修.黄庭坚。黄庭坚和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是同事。瞧不上,说不定,同事之间有异见?
               å®è¯10大å·å³°ä¹ä½---é³åç¬ç®«æ¯åç¬å客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易安 全词语言家常,感受细腻,形容尽致,讲究声情,巧用叠字,更以舌齿音交加更传,传达幽咽凄楚情悰,肠断心碎,满纸呜咽,撼人心弦。无怪古人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                                                                                  

       苏东坡在诗,词,文和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他的理学也是当时四家之一,另外,苏东坡的政绩也很显赫。
  苏东坡的性格也非常好,天生的乐观派。
  苏东坡对女性也很尊重,比如他对柔奴就非常钦佩。而且他对于一些想要从良的官妓也不吝伸出援手,比如“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的那位 比唐白居易实在的多。( 晚年的白居易可谓是长乐老,集禅、道、酒、色于一身,享尽人间富贵。其他方面的标配暂且不论,仅他享用的美妾标准能让人张口结舌,十五岁左右妙女最佳,年龄超过十八岁的属于人老珠黄,送人的送人,打发的打发,必须下岗,再换一批。对此,他乐在其中,并且赋诗曰: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
  可怜好风景,不解嫌贫家。
  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
  红绡信手舞,紫娟随意歌。
  ……
  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
  长跪谢贵宾,蓬门劳见过
  ……
          过着奢侈生活的大诗人白居易,已经颠覆了他年青时代的形象:由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沉沦为贪图晚年享乐的大官僚,不再为民请命,不再深思民间的疾苦。他的笔下再无《观刈麦》、《卖炭翁》、《村居苦寒》那些悲叹的话,他的蜕变行为令多少人为之惋惜,为之迷惑。难道真是人无千日好,清官难到头?要知道,晚唐局势糜烂,是多么需要刚直之士站稳立场,中流砥柱,力挽狂澜!
  何以至此?其中隐藏着深刻的原因!他不得不闭嘴,不得不沉沦在酒色里。
)
        语一番,苏东坡的确不精通音律,他自己也自称过他有三样不如人:饮酒,下棋,唱曲。
  但是苏东坡在词这方面的成就也是极其巨大。他把当时俗的柳永新声变为了雅的士大夫抒怀。
  他一面对柳永的慢词进行改革,一方面又实现了对柳词的变俗为雅
变婉约为豪放。改变了过去词坛上轻柔绮丽、缠绵悱恻的婉约之风,代之以纵横捭阖,意境博大的豪迈气象。 
  另外苏东坡的另一个成就是以诗的内容为词在词的题材上有很大突破,从整体上改变了词以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为主体的特征,而开始以士大夫抒情为主体,是题材上一次质的飞跃。
  不但如此,苏东坡又以诗的境界入词。在苏东坡以前,以往的词内容多局限在“花间”、“樽前”、“闺阁”,词境小、狭、深;而苏词则以开阔高远的境界入词,把词从景到情都塑造成壮观的风格,故苏词表里俱刚大。
  在词史上,李煜柳永对词开阔之在深,苏词开阔之在大,故词境之大自苏轼始。
  除此以外,苏东坡还以诗的音节、气势入词,他所创制的豪放词刚劲粗宏,具有阳刚之美;其音域宽广,可放声高唱。
  对于音律方面,苏东坡曾说过,不以律害意,所以苏东坡有时候会不受音律限制,而突破词律。 当然,苏东坡也确实不精音律。
       正地讲,李清照的《词论》具体写作时间不详,据说是在南渡之前写出来的,参考李清照生平(1084年—1155年),南渡的时候李清照应该43岁左右,如果词论不是李清照很年轻的时候写了,那么词论就表示是李清照在她对词的创作以及对前人作品都有深刻认识的时候写下来的。
  按常理推测,词论一出,肯定会引起当时人以及后人对此的评价和争论,俺找来了一些。
  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对李清照《词论》中细数各名家评道"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事不凭也。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
  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卷十四中评"李氏自号易字居士……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小词多脍炙人口,已版行于世。他文少有见者……《词论》一书多有妄评诸公……"
  除了这些以外,自然也会有利于李清照的言论,比如今著名词学家缪钺在其作于1941年的《论李易安词》一文中评:李易安"评骘诸家,持论甚高……此非好为 大言,以自矜重,盖易安孤秀奇芬,卓有见地,故掎摭利病,不假稍借,虽生诸人之后,不肯模拟任何一家"所言。
       然如东坡小妾王朝云打趣东坡,说他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2022.10.28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