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大寒养生纵横谈

标签:
转载 |
分类: 诗文美图 |
大寒养生纵横谈
大寒三候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
一候鸡始乳: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农历),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到年尾,养生需“转轨”
如何在这一年的转折之机,达到养生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首先牢记四要点:
睡宜早——养精蓄锐藏阳气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动植物多处于冬眠状态来养精蓄锐,为来年的生长做准备。为了顺应冬藏,人们在起居上也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
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天不妨“偷点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之,则容易耗损阴精,伤及肾脏,甚至有折损寿命之虞。
动宜慢——微汗即可
冬藏时节,万物蛰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做事“慢半拍”,以免扰动阳气。
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所谓“小寒慢跑跳踢毽,畅达乐观防肾寒”,建议大家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
此外,运动尽量选择在白天、阳光充足时进行,并应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损伤。
头宜暖——胸背足忌寒凉
大寒节气,易使人体气血流行不畅,血脉筋脉拘急,所以冬季是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痛、感冒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保暖也就变得异常重要。
中医认为,头是各条阳经会聚之处,心为阳脏贯通胸背,寒易从脚而生,因此,头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年老阳气弱者更应注意。
出门应戴好帽子,避免湿发出门,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选择舒适保暖性能好的鞋子,并经常用热水泡脚。
心宜平——节制喜怒晒太阳
冬季白天短而夜间长,寒冷的天气、呼啸的北风、频发的雾霾,常会让人们的心情受到影响,引发失落、沮丧等情绪,甚至患上抑郁症。
因此,此节气中要注意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节制喜怒,多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积极乐观地面对寒冷的天气变化。还要多晒太阳,接受“光合作用”,静心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
大寒防“五寒”
虽说大寒过后天渐暖,但是大寒期间防寒一样重要,同样牢记防“五寒”。
防颈寒——戴围巾穿立领装
戴围巾穿立领装,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
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
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
防肺寒——喝热粥散寒
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
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
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防脚寒——常做足浴
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足浴要注意三点: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大寒时节吃“三冬”
大寒天气寒冷,人体的血管遇冷收缩后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此时人们的饮食,也偏于高热量、高脂肪,容易导致血糖和血脂偏高。
这时,千万别忘了冬日的“看家三冬”——冬瓜,冬枣和冬甘蔗。
冬瓜:可帮助降低血糖
冬瓜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低,膳食纤维很多,可帮助降低血糖,还能降低体内胆固醇,降血脂。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是不错的食疗佳品。
冬枣: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冬枣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尤其丰富,可提高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
冬甘蔗:能益胃补血润燥
甘蔗补血润燥,提神清热下气,补肺益胃,含有大量的铁钙磷猛锌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其中铁含量特别多,素有“补血果”的美称。
注意:“三冬”性凉,一次不要吃太多哦!
大寒“三道”食疗方
八宝饭——养血安神
材料: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莲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圆肉20克、大枣50克。
做法:将赤小豆、薏米、莲子用清水洗净,浸泡2小时,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适量食用。
作用: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芪杞炖子鸡——补中益气
材料:童子鸡1只(约500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术10克,调料适量。
做法:将童子鸡洗净,切为小块,加入诸补益中药和葱姜蒜盐酒等调料,用文火慢炖1小时,食肉喝汤。
作用:有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者。
发散风寒汤——祛风散寒
材料:鸡蛋1个、香菜10克、葱白5克、生姜5克,盐味精等调料适量。
做法:鸡蛋搅拌均匀,香菜、葱白、生姜洗净后切为碎末,将清水在锅中烧开,加入少许水淀粉,使水略稠后,将搅拌好的鸡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状,再加入香菜、葱姜及盐味精等调料,出锅前加入香油少许。
作用: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适用于轻度感冒初期。
大寒喝好“三杯茶”
姜枣茶——温暖全身
姜枣茶自古就是民间温胃祛寒的良方,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补血正气、燥湿消炎的功效,饮后能促使血管扩张,暖身驱寒,全身有温热感。姜枣茶的配方主要有红枣3粒、生姜2片和红糖15g,都是中医养生佳品,各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马蹄茶——生津润燥
绿茶5克,马蹄(荸荠)150克,马蹄去皮放入淡盐水中浸泡10分钟;浸泡好的马蹄榨汁备用;将泡好的绿茶放入马蹄汁中,调匀饮用。每日一次,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开胃消食,通便利尿的功效。
黑茶——扶阳益气
注意保护心脏
大寒是冬季比较冷的节气,因为天气寒冷人的毛孔也会收缩,血液的流动就会变慢,这样会加重心脏负担,所以比较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在接近年关的时候人们也比较操劳。保护心脏很重要。
注意暖脚
按照中医说的脚离我们的心脏比较远,如果我们的心脏功能好脚才会暖,反之我们的脚是冰冷的,这个时候除了养心之外,我们也要注意对腿部的保暖。很多时候只要我们的脚暖了,就会感觉全身都是暖的。
适宜的运动
大寒节气天气变化的也比较快,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一些慢性的动作,像是慢走,打太极都是不错的选择。女性也可以选择做瑜伽,但是不要做过于激烈的运动,避免扰动阳气,还有如果是做室外的运动我们不能起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减少进补
减少进补,为什么呢?小寒时节是需要进补,但大寒时节却不推荐进补了。而且这个时间段,一定要记得,适量开始减少你的进补量。这是因为春天将至,万物复苏,有待人体阳气的生发。适宜吃些生姜、大葱、辣椒等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饮食不宜过咸,切忌寒冷食品。
营养科专家表示,大寒进补宜“封藏”,但进补到这时需收尾,偶尔吃些狗肉、羊肉无妨,为了逐渐适应春季升发的季节特点,可适当吃些白菜、油菜、胡萝卜、菜花等蔬菜,此外,还需多饮水。
大寒时节,护心暖脚,注意饮食,适宜的运动,调节情志,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快渡过寒冷的冬天了,身体棒棒的,来年也不易生病哦。
大寒吃什么
1、红枣
红枣的功效不仅仅只有补血养颜这么简单,红枣具有补气的功效,对抗寒冷最有效。红枣中还含有非常多的硫胺素、胡萝卜素、尼克酸等维生素物质,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上起到很好的作用。
2、牛肉
冬季吃火锅必备牛肉,牛肉能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充足的铁质能维持血红素正常,以载送血氧到脑部及其他重要器官,保护心脏不致过度劳累,使准妈妈身体充满活力。准妈妈一个星期吃3-4次瘦牛肉,不但可预防缺铁性贫血,增强免疫力,更能起到良好抗寒作用。
3、白萝卜
在我国民间有“小人参”之美称,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说。萝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萝卜不含草酸,不仅不会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更有利于钙的吸收。
4、西红柿
西红柿中具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美容和食用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另外,因为西红柿中含有的铁、镁、钙等,是其他食物中不多见的,所以常吃西红柿对身体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