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羊绵绵入药来
---羊的药用价值纵横谈
![[转载]百幅美羊图 [转载]百幅美羊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福羊绵绵入药来 喜气羊羊迎乙未](//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羊的种类较多,有山羊、绵羊、野羊等。陶宏景说:“羊有多种,入药用以青色羊(雄性山羊)为胜,次则乌羊。”又说“羊,北人引羊群以此为首,谓之头羊。”李时珍说:“生江南者为吴羊,毛短;生秦晋者为夏羊,毛长,剪毛为毡,又谓之绵羊”。羊各部分都可作药用。
羊常年食草本植物,食无污染的青草,喝天然矿泉水,因而羊不易生病,属于绿色食品中的滋补佳品。其性苦、甘、温热、补气滋阴、暖中补虚、无毒、开胃,可用于虚痨羸瘦、腰膝酸痛、产后虚冷、腹痛、寒疝、中虚反胃等病症的治疗。
羊肉蛋白质含量高,现代医学分析得出,羊肉瘦肉中含蛋白质17.3%,且容易消化,一般人食羊肉蛋白质99%可以消化;羊肉中含钙、铁量比牛、猪肉多;羊肉中胆固醇含量比牛、猪肉低,所含主要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高于牛肉、猪肉、鸡肉,符合人体营养的需要,是营养成分最佳的肉类之一。羊的全身都是宝。由于羊具有性温热的特点,故寒冬用其进补较为适宜。
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动物蛋白质中有一种能够分解细胞内部脂肪的氨基酸——“左旋碱”,而羊肉特别是羊腿里含量最高。左旋肉碱还有提高神经传导物质乙酰胆碱生成的作用。因此,从科学的角度看,羊肉是健康食品。
羊全身是宝,除羊肉以外,其它部位也都是极好的食品和药品。传统的中医认为,羊的全身皆可入药。羊肉、羊血、羊肝、羊脂、羊骨、羊胎、羊角、羊肺、羊肚、羊胆、羊心等都有不同的药用功效。
![[转载]百幅美羊图 [转载]百幅美羊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羊肉:民间流传有人参补气、羊肉补形的说法。而《本草纲目》记载“羊吃百草,百草入药”。味甘苦,性温热。具有补中益气,开胃健力的作用。羊肉中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还有大量的钙,磷、铁及维生素B等,是一种很好的补养强壮食品。同时,羊肉还有增进食欲;补肾助阳的作用,是虚寒瘦弱病人的佳晶。对妇女气虚月经过多和产后寒凝腹痛,也有较好的疗效。常见的药膳有;山药羊肉汤、羊肉羹、萝卜羊肉汤、归地烧羊肉、当归生姜羊肉汤。
羊肝: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羊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钙、磷等成分。其中维生素A是猪肝的3倍多,牛肝的十几倍,硫胺素、核黄素、尼古酸等含量也比猪、牛肝多。一般可调配戒羊肝粥、羊肝汤、羊肝羹等服用。 羊肝性味甘凉,有益气、益血、补肝、明目的功能,可治肝风上扰,目赤暗痛、热病后失明、小儿赤眼、翳膜羞明、青盲内障和夜盲症等。
羊胆:羊胆性味苦寒,入肝胆胃经,有消热、清火、明目、解毒之功效。可用于风热目赤、角膜白翳、胆囊炎、热毒疮痈、百日咳、青盲、翳障、肺痨吐血、喉头红肿、黄疸、便秘,热毒疮疡等病症的治疗,在肺结核的治疗中,对长期服用抗痨药无效者,使用羊胆治疗往往能显示出特殊的疗效。
羊肾:性味甘温,具有补肾益气,填补精髓的作用。用于肾气不固引起的肾虚老损、腰膝酸软、耳聋、消渴、阳痿、尿频等。另外,对妇女气虚、月经过多也有一定疗效。常见的药膳有:羊肾粥、杜仲羊肾汤、羊肾苁蓉羹等。
羊肺:性味甘温,具有补肺、通肺气、止咳嗽、去风邪调水道的作用。用于肺痿咳嗽等,并可调水道,治小便频数等。常见的药膳有:杏柿羊肺汤、羊肺羹等。肉质微嫩,口感绵滑,食补价值很高。据<本草纲木>记载:"羊肺味甘,性温,补肺,主治咳嗽,去风寒。羊肺与柿霜、杏仁煮食,能治肺痿咳嗽,同茯苓、苡仁炖服,能治小便不利和小便频数等。
羊心:性味甘温,具有温补心阳的作用。用于心阳虚引起的劳心隔痛、惊悸等。常见的药膳有:竹精羊心汤。《本草纲目》记载:"食羊心,可治愈忧愤引起的膈气,有补心、解郁的功能。取羊心一个,玉竹15克,加水炖熟后食肉喝汤,可治忧郁、惊悸、失眠健忘等。
羊胃:性味甘温,具有补虚损,健脾胃的作用。用于虚劳羸瘦、食欲不佳、消渴、盗汗、尿频等。常见的药膳有;白术羊肚汤、健脾羊肚汤、黄芪羊肚汤等。
羊骨:性味甘热,具有补肝肾,强筋骨,补精血的作用。羊骨中含有磷酸钙、碳酸钙、骨胶原,并含有氟、氯、钠、钾、铁等元素等成分。其味甘性温,有补肾、强筋的作用。可用于用于虚劳羸瘦、腰膝无再生不良性贫血、腰膝酸软、筋骨疼痛、腰软乏力、白浊、淋痛、久泻、久痢等病症。常见的药膳有:羊骨粥、复元汤、苁蓉羊胫骨汤。
羊角:羊角有镇静、退热、安心、安神、益气、明目、平肝、益气的功效,适用于头晕目眩、经痛、产后腹痛、惊风癫痫、高热神昏、头痛目赤、惊悸抽搐及高血压等症。是羚羊角的最好代替品。
羊血:性味咸平,有止血、祛淤之功效,可用于吐血、妇女崩漏、产后出血晕、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症的治疗。
羊奶:“羊食百草,其乳滋补”。羊乳自古就被视为极佳的营养补品。古今医学都证实,羊奶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具有消炎、护肤、抗衰老的医学保健功能。世界公认最接近于人奶的奶就是羊奶。被国际营养学家称为“奶中之王”,羊奶与牛奶相比,更含丰富脂肪和蛋白质,此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钙、铁、磷、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成分,还可促进钙质的吸收。
《本草纲木》中介绍:“羊乳甘温、无毒、有滋阴养胃、补寒冷虚、补益肾脏、润心肺、通便、解毒的作用。对胃肠炎、肺病、肾病、肝病等症有治疗和促进康复作用,特别适用弱、病体质人群。此外姚可成著《食疗本草》记述羊奶益精气、补肺肾气及小肠气,可用于虚痨羸瘦、消渴、反胃、呃逆、口疮等症的治疗。而欧洲最新研究报导,羊乳中含有促进细胞生长的因子,是天然的抗生素,有防癌抗癌功效。天天喝羊奶,也会让人们不知不觉地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起到了美容、护肤、抗衰老的作用。因为山羊奶中含有大量的免疫蛋白和抗衰老因子(SOD),这在牛奶中是没有的。喝羊奶也是对那些喝牛奶腹胀、腹泻、哮喘、皮肤过敏等牛奶不耐症人群的珍贵食品。
羊奶性味甘温,具有湿润补虚,益肺肾之气的作用。《千金食治》中说羊奶有“补寒冷虚乏,少血色”之功效。现代研究证明;羊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都比牛奶高,并且羊奶的蛋白质易被人体吸收。另外,羊乳中乳糖含量也较为丰富,具有调节胃酸,益于乳酸菌生长以抑制致病菌的作用,且有益于钙的吸收,可预防小儿佝偻病及老人骨质疏松症。
羊石子:即羊睾丸,又称羊外肾,药用历史十分悠久。《本草纲目》记载有用它治疗“肾虚精滑”的功效。可治肾虚、遗精、滑精,
羊头、蹄:味甘,性平,有安心止惊、缓中、止汗、补胃,治男子五痨引起的阴虚、潮热、盗汗。
羊胎盘:性温无毒,主添精助气,益血护虚。治男女虚劳,有滋阴养颜,补气易血的功效。对人体组织有惊人的修复作用。
80年代起,又从羊胎盘中提取免疫球蛋白,可大大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
羊胎盘对调节荷尔蒙的分泌机能有明显的功效。服用适量的羊胎盘,可提高人体自身的荷尔蒙分泌水平,而不需要补充荷尔蒙。
羊毛脂:为附着于羊毛上的脂肪状物质,经加工精制而得。主要含胆固醇、异胆固醇、羊毛因醇和脂肪酸的甘油酯。能使主药迅速被粘膜及皮肤吸收,有附着力,性质稳定,且能吸水,不易酸败。为优良的软膏基质及油包水型乳剂的乳化剂,
羊哀:
如弹丸大小,名叫“羊哀”,也叫“百草丹”,取自羊胃中的中药,据说是因羊食百草而结成的,主治翻胃。
羊的药用价值
产后血虚、腹痛、褥劳(包括产褥中虚损、贫血、血枯经闭,俗称干血痨等):
当归、生姜各9~15克,精羊肉1块(约90~120克),同煮,吃肉喝汤,每日1次。(《金匮要略》产后门)。
误食钩吻及毒菌等中毒:
山羊血大量灌服,有解毒急救之效。
青盲,头风,疳眼(包括白内障、角膜炎、夜盲等):
羊肝60-90克,谷精草、白菊花各12—15克,煮服,每日1剂。
肝阳头痛,痉挛,抽掣,小儿惊痫,妇女产后中风等:
山羊角削片或研末,取30克,水煎服。此与羚羊角功效相似,为有效的镇静镇痉药。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不良性贫血:
生羊胫骨(即羊四肢的长骨)1—2根,敲碎,加红枣10~20个,糯米适量,同煮稀粥,一日2—3次分服,15天为一疗程。
腰椎痛,筋骨痛:
羊胫骨炙至焦黄色,研极细末,每次食后以温黄酒送服3—6克,一日2次。
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神昏,谵语抽风:
山羊角30克,钩藤6~9克,水煎服。或配于对症处方中煎服。
![[转载]百幅美羊图 [转载]百幅美羊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百幅美羊图 [转载]百幅美羊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百幅美羊图 [转载]百幅美羊图](//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