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悠悠淇水魏巍太行
悠悠淇水魏巍太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8,808
  • 关注人气:3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史记·外戚世家》告诫:男人的成功与失败,都离不开女人的帮助

(2022-03-20 17:45:58)
标签:

转载

分类: 诗文美图

    司马迁的鸿篇巨制《史记》卷四十九、世家第十九,名曰《外戚世家》,记述汉高祖至武帝五代汉皇的后妃,以正后为主,兼及妃嫔,并涉及后妃的亲族,共27位女性。她们中除了少数因为幸运而得以善终外,大多数都没有逃脱以色侍人的宿命,或因宠而废,或因色衰而遭弃,或因“主少母壮”而被随意处死。可以说,《外戚世家》中描写的众多后妃是一幅悲剧人物的画廊。

《外戚世家》卷序,实乃奇文,短小而精悍,言尽而意远,可以说是融汇阴阳,衍生五行,化育万物,天人和合,贯通古今。尤其对男女之间的相生相克,有精辟之论。现摘录《〈外戚世家〉序》原文如下: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无如命何。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不乎!即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终: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恶能识乎性命哉?

篇幅很短,通篇200多字,翻译如下:自古以来,受天命的开国帝王和继承正统遵守先帝法度的国君,不只是内在的品德美好,大都也由于有外戚的帮助。夏代的兴起是因为有涂山氏之女,而夏桀的被放逐是由于末喜。殷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娀(ōng,)氏的女子,商纣王的被杀是因为宠爱妲(á,达)已。周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姜原及太任,而幽王的被擒是因为他和褒姒的的淫乱。所以《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基本,《诗经》以《关雎》开篇,《书经》赞美尧把女儿下嫁给舜,《春秋》讥讽娶妻不亲自去迎接。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人道之中最重大的伦常关系。礼的应用,只有婚姻最为谨慎。乐声协调四时就和顺,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统领怎能不慎重呢?人能弘扬人伦之道,可是对天命却无可奈何。确实啊,配偶的亲爱之情,国君不能从大臣那里得到,父亲也不能从儿子那里得到,何况是更卑下的人呢!夫妇欢合之后,有的不能繁育子孙;能繁育子孙了,有的又不能得到好的归宿。这难道不是天命吗?孔子很少谈天命,大概是由于很难说清吧。不能晓阴阳的变化,怎能懂得人性和天命的道理呢?

在《史记·外戚世家》序中,司马迁用洗练的语言陈述了夏商周三代的得失,论证了三大王朝的兴与衰、治与乱都与外戚有很大关系,都离不开外戚的帮助。其实司马迁是在借古喻今、以古讽今,意在告诉大汉宗室,要以史为镜,千万注意后宫、注意外戚,如果后宫和外戚管理得好,将会对大汉王朝长期兴盛大有好处;如果没管理好,定会惹出祸端。

《史记·外戚世家》正文中,记录了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时代的20位后妃,其实从汉惠帝时起,后妃、外戚专权就已经很严重,并经常造成祸乱,这给大汉王朝带来极大隐忧。作为有责任心的史学家,他不顾身受腐刑的痛苦和屈辱,仍然兢兢业业为大汉服务,为天下苍生思考。他想提醒汉武帝,但又不敢明说,因此行文吞吞吐吐,通过在序中作出总结,希望引起汉武帝及后世的注意。真是一片苦心!

王朝的兴衰如此,每一个家庭又何尝不是如此?中国有句老话:家和万事兴!家和,首先要夫妻和。夫妻不和,家庭飘摇,总会生出这样那样的事端,要想成功和幸福,实在太难了!常言道,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幸福的家庭相同之处在哪里?一定是夫妻相爱、家庭和睦、齐心协力,如果丈夫处理不好与老婆、与老婆家庭的关系,得不到老婆的帮助,甚至老婆处处帮倒忙,那还有什么幸福可言?还何言成功?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