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闲谈“南橘北枳”

标签:
转载 |
分类: 诗文美图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句话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是说晏子代表淮南齐国出使淮北楚国时的外交外应对,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好的齐国国民,为什么到了楚国就变坏了呢?暗指楚国治理国家有问题。后来,就被人总结为一个成语——南橘北枳。
其实,橘就是橘,枳就是枳,只是叶子相同,并不是同一种。只是古代,生物分类没有现代分的这么细,什么“界门纲目科属种”,认为叶相同就是一样。所以,会出现“只认衣裳不认人”的笑话。如果“南橘北枳”就这一层意思,还不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人通俗易懂。其实,它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适者生存——也就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意思。
说句宴子时期不懂科学的笑话:植物都懂得变通,有智慧的人,为何不懂适应场合呢?在碰到不同的人际关系或不同的人时,还傻乎乎的坚持自我不变通,让亲者痛苦让疏者讥笑,还认为别人不理解你而烦恼!
总而言之一句话:人生在世,当南橘北枳,学会适应场景,智商不够多微笑,情高不高要慎言。婚姻如此,交友如此,职场亦如此。
——20220313子时于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