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云冈石窟(五):第一窟石鼓洞

标签:
转载 |
分类: 拓窟馆景 |
云冈石窟(五):第一窟石鼓洞
七律
如意京都列窟群,仙凡帝佛不须分。鹤鸣星月寒泉洌,雁语春秋石鼓熏。十里长街随信众,八方宫阙叩明君。乘风归去三生幸,落日淹留一抹云。
灵岩寺后石桥桥头有一座石牌坊,引导游客步入佛门
云冈石窟群入口处矗立昙媚石壁。原物是1956年整修第二十窟时发现的,应该是嵌在该窟前室壁上。这块造像记略呈方形,魏碑楷书10行,每行12字,共110字。
昙媚石壁
昙媚石壁全文如下:夫光灵镜觉,凝寂迭代。照周群邦,感垂应物。利润当时,泽潭机季。概不邀昌辰,庆钟播末。思恋灵福,同拟状金石。冀瞻容者加祗受;想像者增忻希。生生资津,十方齐庆。颂曰:灵虑巍凝,悟言鉴觉。家绝照周,蠢趣澄浊。随像拟仪,瞻资懿渥。生生邀益,十方同沐。四年四月六日,比丘尼昙媚造。
据考证此石为北魏景明四年雕刻。译文如下:佛的灵验像镜子一样明亮,使人很快觉悟。佛的经义本是宁静,安静,且历代如此。佛可以感受到万事万物,使当时的人与国家的利益得到滋润。而这种恩泽太深厚了,终于使佛得到昌盛。而我很感慨我看不到佛的昌盛,但我们听到了佛传播的钟声,而现在把佛刻在金石上,是希望佛能再次赐予人安福,能看到佛的人对佛更加虔诚,看不到佛的人也能增加快乐,生生世世受佛的指点迷津,十方吉庆。
石窟群入口为一座古色古香的山门,门额题写“入佛知见”四字。两侧对联:于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众生。进入山门,就是步入佛门圣境,与佛祖同在。
云冈石窟群入口山门
云冈石窟群的最东端是相毗连的一组塔庙窟,因其开凿时间相同,形制内容相近,被称为双窟。
第一、
双窟窟外两侧各残存一座单层方塔。第一窟窟外残存的方塔在窟门东侧。
第一窟明窗东侧题刻清代监察御史朱廷翰的《游云冈石佛寺诗》。朱廷翰,陕西人,清代举人,顺治二年任大同巡按。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难以辨认。现将其诗录于下:
《游云冈石佛寺》
其一
劈山凿岩梵峰开,幽深洞里有如来。
满目州崖皆佛面,是谓重妆涂以胎。
其二
怪巧玲珑华藏开,诸天穹窿散香来。
慈心善目天地晴,楹阁光生现圣胎。
其三
古刹宝塔处处开,金华银相尽西来。
往昔岁月虽沉寂,只侍灵光自现胎。
其四
梵宮寺宇石中开,洞里寒泉河际来。
粗石精雕有佛性,神工巧处即真胎。
两窟平面均为不等边的长方形。中央为方形塔柱,每层间以仿木结构的屋檐相隔。塔柱四面各层雕以佛像,呈上大下小形态。塔柱顶处以二龙相交缠绕的须弥山與窟顶相连。
第一窟中心两层方形塔柱,下层四面各雕一佛,为四方佛;上层四面佛像两侧雕胁持菩萨
窟内四壁分层雕有大小不一的各类佛像。最上层为一列技乐侍女像,下面为一列禅定坐佛,中部为大型龛像坐佛,下部为佛传故事和供养人。龛楣装饰华丽,佛像雕刻精美,技艺娴熟,应该是后期所开凿。(云冈石窟的编号是后世所为,基本上遵照从东到西顺序自然排列,不代表石窟当初开凿顺序)
塔柱后壁(北壁)主像交脚弥勒菩萨,损毁严重。东西壁面最上层雕刻天宫伎乐和千佛行列;东西兩壁中层並列四龛,中以浮雕五层塔相间隔;下层分別雕刻佛本生和佛本行故事。
北壁东侧佛像
保存较好的东壁下层浮雕睒子本生故事
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曾经的精美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中。
第一窟窟门顶部盘绕蛟龙
窟内顶部精美的雕饰